

荆姓
熊绎
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
荆轲、荆浩、荆嗣
广陵郡;广陵堂、邠庆堂
待补
得姓始祖
熊绎。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代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西周初年,楚国的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荆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荆氏。荆陵是楚国的别号,春秋时代的楚国在尚未崛起诸侯以前,号称荆。荆楚二字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故荆氏后人奉熊绎为荆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山东荆门荆氏字辈:“同(士化荣元清受)光(源)聿(恩开)象(临程)延(得献)茂(树功)常(宝)锡(尚)鸿(乃)祚(孝)念(基)祖(续)绍(斯)庭(隆)建(继)本(若)兆(传)贵(守)云(亦)会(宣)丕(芳)成(名)跃(更生苏)千(循)代(孝)卫(翰)国(墨)栋(纪)奇(束)材(江)智(庆)诚(丰)乾(乐)坤(安)灿(康)宪(铭)章(杰)颂(福)忠(顺)良(兴)繁(华)昌(盛)”。
山东济南市长清县荆氏字辈: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山继广 兆宪庆繁祥
山东长清一支荆氏字辈:“允士思玉继兆良 振业传广泽”。
山东高密荆氏字辈:“士(清)本云(希)在锡(曰)淑毓(玉)炳增锦泽树焕培钦汉林烯”。
山东临沂荆氏字辈:“象云培玉兆凡广”。
山东龙口市(黄县)诸由观镇荆家村荆氏字辈:“德世云尚(来)民(文) 万(法)可勋自希 长乐寿元治 永裕业光昌 振吉兴瑞富 承宏建奇功”。
山东龙口荆氏一支字辈:“槐乃春树……”
河南新乡荆氏字辈:“伍梦明汝树焕培”。
河南武陟荆氏字辈:“治所好则孝友其章”。
河南郑州荆氏字辈:“得(文)世(时)大(一)福(山)阳 明庭载原良 志士隆学体 自宜运逢昌 功业真克新 荣惠绵春长 秉道诚本修 钦尔基洪臧”。
河南荆氏一支字辈:“韶文明化纪利”。
安徽太和荆氏字辈:“宗永连元化 朝清庆来喜”。
安徽涡阳荆氏字辈:“志维体孝 纯粹善良 保守大本 家道延长”。
安徽定远荆氏字辈:“朝万事如意”。
江苏徐州荆氏字辈:“志文方成玉”。
重庆合川荆氏字辈:“富仕才登一正大 光明永世德安仁 代远启成开文运 华宗福寿发联兴 ”。
辽宁丹东荆氏字辈:“太喜新春……”
山西太原荆氏字辈:“朝振凤玉显”。
陕西安康、湖北麻城荆氏字辈:“学文开玉自(家)孝(纪)新(成)宽”。
湖南辰溪荆氏字辈:“楚国宗正太家发永(祖)朝(先)明(建)长寿”。
河南郸城荆姓字辈:“心玉志成先挺……”
展开
历史上荆姓的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期,荆姓大约有4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湖北一带。明朝时期,荆姓人口骤减,大约有1万8千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河北等地。山西为荆姓第一大省,约占荆姓总人口的一半。
当代荆姓分布
荆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当代荆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六十六位。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这四省区大约占荆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北、吉林、山东、陕西、辽宁、江苏等地。
今黑龙江省的安达市、哈尔滨市,河南省的洛阳小浪底市、开封市山东省济南市长清、青岛市即墨区、德州市齐河县、日照市莒县、龙口市、聊城市莘县、淄博市桓台县、茌平县、威海市石岛、日照市岚山区,吉林省的长春,河北省的沧州市,山西省的太原市、石鹿县、朔州市,陕西省的富平县,洛川县,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丹东市、鞍山市,江苏省的徐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沛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重庆市的合川县,湖南省的辰溪县,湖北省的麻城市,均有荆氏族人分布。
展开
郡望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广陵邑。秦朝时期置为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广陵并入江都。
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
邠庆堂:宋朝的将领荆嗣,累立战功。宋太宗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宋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他一生经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北。
此外,荆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受祉堂”、“临保堂”、“笃庆堂”、“保庆堂”、“留余堂”、“垂裕堂”、“留青堂”、“裕后堂”、“永恩堂”、“启佑堂”、“宝善祠”、“广宗堂”、“培源堂”、“昌后堂”等;分堂“谷贻堂”、“留青堂”等。
展开
四言通用联
宗开荆国;秀毓广陵。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荆姓的源流和郡望。
和歌易水;画壁汴京。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末年刺客荆轲,原为齐国人,迁居卫国,与善击筑(乐器名)的燕国人高渐离友好。下联典指五代时后梁画家荆浩,字浩然,沁水人,隐居在太行山的洪谷,号洪谷子。
雄才拔俗;壮气贯虹。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上党郡守荆伯柳,有才名。下联典指战国末年刺客荆轲。
髫年摄相;累战立功。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朝·荆公十五岁摄相事。下联典指宋·荆嗣,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后擢都指挥使,身经一百五十余战,每战皆胜。
荆枝叶茂;汉水流长。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荆氏宗祠“邠庆堂”堂联。
江南望族;汉后世家。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五言通用联
髫年摄相事;善政得民心。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朝·荆公十五岁摄相事。下联典指荆思温(失考)。
七言通用联
屡战屡捷指挥使;愈老愈廉交趾官。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都指挥使荆嗣,经五十余战皆捷。下联典指明代交趾按察佥事荆政芳,字山甫,溆浦人。永乐进士。廉慎自持。致仕归,笥中惟俸金三两,饍粥不给,绝无怨悔。
十言通用联
荆柳才优,出为上党郡守;
次非义重,入刺秦国暴君。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上党郡守荆伯柳,有才名。下联典指战国时齐国名人荆轲,好读书,善于击剑,为人任侠仗义,受燕太子丹之使用权,献地图刺杀秦王,图穷匕见,事败被杀。
展开
-
12-242019荆氏字辈汇总山东高密荆氏字辈:“士(清)本云(希)在锡(曰)淑毓(玉)炳增锦泽树焕培钦汉林烯”。 山东临沂荆氏字辈:“象云培玉兆凡广”。 山东龙口诸由观荆氏字辈:“常乐寿元治永裕业光昌振吉兴瑞富承宏建奇功”。
-
12-242019荆氏起源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荆州),国号为荆,君主称为荆君。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的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氏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朝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之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于是帝喾命曰祝融(
-
12-242019宗祠对联宗开荆国; 秀毓广陵。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荆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和歌易水; 画壁汴京。 ——佚名撰荆姓宗祠通用联
-
07-212013广陵郡荆氏系出芈姓据史籍《史记·十·楚世家》的记载:“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
-
07-212013姓氏略考-荆姓渊源公孙庆克,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庶孙,即齐桓公之子姜无亏的儿子。公孙庆克的儿子后来以父名命氏,称庆氏,形成了一个庆氏大家族。 在春秋时期,齐国公孙庆克的后裔中有著名的庆封,在晋国还有庆郑,皆为齐桓公之支庶。
-
07-212013荆书和3月5日14时,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支队长荆书和做客新民网。
-
07-212013荆茂荆茂(1447-1517),宁远县桐山乡跳墩石人。
-
07-212013荆玉成我生在地地道道的农村,二十岁才离开家乡,进北方交通大学读了四年书。
-
07-212013荆中允荆中允(1849~1927),名致信,字中允,号凭虚子。
-
07-212013荆霄鹏硬笔书法作品在历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历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位大赛、文化部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大赛、首届绿天杯硬笔书艺书论大赛、庞中华·波爱特杯第20届全国艺术大赛、书法报的两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第一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等全国权威展赛中获等级奖二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