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伏羲 - 遗迹

晓名
2013-07-09
740

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

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内及周围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距今8300至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师赵村古遗址等一批先民生产生活的古遗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专用于伏羲祭祀,现存全国最大的祭祀庙宇——伏羲庙;有伏羲画卦的卦台山;有女娲祠、羲皇故里的砖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遗迹;有风沟、风谷、风台等与伏羲“风姓”有关的地名。这些珍贵的人文遗址和实物,充分佐证了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等许多发明创造的可能性,进一步印证了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南宋罗泌《路史》等古籍记载中有关伏羲生于成纪、长于成纪的论述。[4]

伏羲庙
中国现存(2012)有规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即位于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秦安泰山庙的伏羲庙。尤以天水市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据记载,它建于元至正七年(1342),占地10270平方米,庙院内原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现存三十七株,四季长青,生机盎然。现代人把相传伏羲诞辰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和成道升天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作为伏羲庙祭祀的重大节日。

伏羲 - 记载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白皋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刚观象于天,俯则观德于地,傍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结绳崐之政,于是始创嫁娶,以俪皮这礼,结纲罟以教佃渔,崐古曰宓羲氏。” 

《太平御览·诗含神雾》记载:在一个极乐的国土“华胥氏之国”中有位姑娘,一天,她来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玩耍,偶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就踩到这个巨大的脚印上,结果竟象有了什么感应,便这样怀了孕,不久生了一个儿子,人首蛇身,取名宓牺(即伏羲)。由于伏羲的降生是其母踩了雷泽中的“大迹”而受孕的结果,因此,先人们认为他是“雷神”之子,遂推其为人民的君主,百王的首领。 

中国古代多以圣人为神,传说优羲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过,黄帝所归。”“太白皋爰过”,即伏羲上下于建木之意。

《淮南子·时则训》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太白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白皋、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尊为东方天帝,这就是他的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