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安臣
是美国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对华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他还是绝无仅有的既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又担任中国使节的一位美国人。
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
1820年11月14日,蒲安臣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新柏林。1823年随父母移居俄亥俄州,10年后再移居密西根州。从1838年到1841年他在密西根大学的一个分校学习。1846年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在波士顿担任律师,并开始投身政治。1848年,他为美国自由土地党(United States Free Soil Party,存在于1848年-1852年)所作的演讲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1853年,他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那时他加入了一无所知运动(Know-Nothing movement)。
不久,美国全国对奴隶制度产生激烈的争议。蒲安臣是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1856年6月2日发表著名演说《马萨诸塞州的抗辩》,为美国解放黑奴运动的重要文献。1854年,一群反对黑人奴隶制的人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党,这就是今天的美国共和党,蒲安臣正是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由于他的帮助,该党在麻萨诸塞州成立。1855年,他进入美国国会,当了6年的国会众议员(1855年-1861年)。
美国驻华公使
1861年6月14日,林肯总统就职后不久,任命蒲安臣为美国第十三任驻华公使。任期共有6年。1862年7月20日,蒲安臣到达北京,成为第一批入驻北京的外国公使之一。在驻华公使任上,蒲安臣积极执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提出的对华“合作政策”:开展“公正的”外交活动,以取代“武力外交”。“在条约口岸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也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相对于俄、法、德等国的横暴而言,美国的对华态度赢得清政府的好感,对蒲安臣也具有特别的信任。蒲安臣还曾协助中国,对付英国人李泰国。
中国首任使节
1867年11月27日,担任驻华公使已达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在总理衙门为他举办的饯行宴会上,“嗣后遇有与各国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国派伊为使相同。”。当时,清朝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派团出使外国,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外交人才,并对礼节问题感到十分为难。恭亲王奕欣上了一道奏摺,建议委任蒲安臣这个友好人士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进行中国首次近代外交活动,这个意见随即被采纳。
1868年2月25日,清政府第一个蒲安臣使团一行三十人,自上海虹口黄浦江码头乘坐“格斯达哥里”号轮船起航前往美国旧金山。随同出访的还有两名中国官员: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蒲安臣的两名副手:左协理是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John M.Brown),右协理是海关税务司法籍职员德善(E.de Champs)。为这次出访,蒲安臣还受委托设计了中国第一面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