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华
戴正华(公元1910~1966年),安徽肥东湖滨乡六家畈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1年去上海考入南洋专门学校学医,积极参加“五卅”运动。1925年毕业后,先后任黄埔军官学校军医,广东国民党总兵站医院内科主任,国民政府陆军四十四军卫生队队长和第五十六师少校军医。1931年蒋中正纠集二十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戴正华所在的国民党军第五十六师被红军歼灭三个团,他被红军解放,便毅然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参加红三军团任军医。面对敌军的不断“围剿”和严密封锁,红军伤病员增多,医疗条件低劣。他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自制手术刀、剪子、镊子等医疗器械和药品,抢救伤病员。1932年春,他在根据地的永新县黄岗医院,一面克服困难治疗伤病员,一面办起医训班,自编教材讲课,培养医护人才。他懂几国语言,凡从战场缴获的进口药品,别人看不懂的,他都能一一译出,使药品得以使用。1933年9月任湘赣军区司令部医务主任,次年1月跟随萧克、王震指挥的红军第十七师北出南浔,1934年10月任六军团卫生部部长,随部队北上抗日,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任中央红军总卫生部医务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军委总卫生部主任,为了加强一二○师的卫生工作,1940年任八路军一二○师卫生部政治委员,从延安率领一支医疗队爬山涉水,迂迴绕道,冲破日军的封锁线,辗转一个多月到达晋西北的根据地后,在河家川创办一二○师医院,治愈了一大批抗日负伤将士。后任任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卫生主任等职。致力于军队卫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医疗事业的建设,卓有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率领医务人员志愿入朝,及时研究解决了志愿军后勤卫生部门工作中的许多困难,为保障志愿军将士的健康作出贡献。1952年12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60年因病离休。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6月22日因患直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