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熊秉坤

晓名
熊秉坤
2013-04-01
675

        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熊秉坤(1885—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载乾。江夏修元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 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继雷振声之后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起义前夕,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采纳其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10月10日,工程营革命同志面对孙武受伤,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起义计划暴露的严峻局面,议决率先发动起义。程正瀛首先开枪打死值班排长陶启胜,后击毙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全营振动,枪声四起。熊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身份首先率部发难,“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放3枪,首先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督署战斗开始后,熊组成敢死队40人攻破督署东辕门。督署下,武昌光复。阳夏战役爆发,任民军第五协统领,先后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跑马场一带与清军激战。

 
  次年1月湖北军政府整编各部,第五协编入第三镇,移驻云梦一带;3月,改协为旅,任第五旅旅长;10月,北京政府授熊以陆军少将衔,1913年补授勋五位。因反对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受黎通缉,乃弃职逃至赣、宁、沪等地。旋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黎元洪悬赏通缉和缺席审判,远走日本。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同年秋回鄂,被孙中山委为讨袁鄂军司令。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中国国民党成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受聘为湖北革命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1930年一度兼任武昌市长。1931年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

 
  武汉解放前夕,参与维持地方治安,为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公安组负责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参事室参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孙中山90诞辰全国纪念大会筹备委员。1961年,曾同温楚珩、李白贞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1969年5月31日逝世后葬于武昌九峰山。著有《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等。

 

        1911年(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高大的武昌城门紧紧地关闭着,只有被风卷起的败叶在布满军警的街上无力地翻飞。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巡防营、守卫队的兵士在各条大街小巷盘查过往行人,身着宪兵制服的清军到处搜捕抓人,连清王朝湖北新军各营士兵的子弹也被上司收缴,对工程兵第八营还实行了特别戒严措施。
 

  熊秉坤深感形势严竣,若不当机立断,起义就会夭折。于是熊秉坤便利用早餐机会集中各队(连)党人代表,悄声说道:"我们的名册已落入敌手,被捕杀头只是早晚的事。与其坐而等死,不如起义造反。再说我营是防守军械库的,应该首先起义,为其他各营起义供应武器弹药才是。"这席话深得在场代表的一致赞成。当时大家决定晚间第一次点名后、第二次点名前,即7~9点之间起义,以三声枪响为号,先杀掉敢于抵抗的反动长官,再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晚上7点钟以后,熊秉坤想看起义准备情况,便利用当班的机会,顺着营房前、后、左、右四处巡视。忽然,楼上二排传来吆吼之声,熊秉坤知道有事,赶紧握枪在手,朝二楼疾奔而去。与熊秉坤相遇,熊见是反动军官,这一枪点燃了辛亥首义的烈火,唤起了全营革命党人,顿时,营中人声鼎沸,枪声大作,在熊秉坤的指挥下,与前来镇压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枪战。革命党人击毙了阮荣发、黄声荣等大小反动军官,冲出营房。在操场上熊秉坤吹响了集合警笛,带着怒火满胸膛的起义队伍,直奔楚望台而去。
 

  楚望台设有军械库,里面藏有从德国、日本购买和汉阳兵工厂制造的大量军火,一向由工八营派兵守卫。那里的革命人早已作好了起义准备,听到工八营营房枪响,知道起义了,于是他们赶跑了这里的反动军官,迅速占领了军械库,与赶来的熊秉坤等起义同志会合。接着许多邻近兵营的革命党人也率部奔赴楚望台,楚望台顿时成为起义部队的大本营。为了加强指挥,起义军公推工程八营队官(连长)昊兆麟为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副总指挥。命令金兆龙带一队士兵打开中和门(今起义门)迎接南湖炮队,熊秉坤等兵分三路进攻湖广总署。
 

  进攻湖广总署的三路起义军,战斗十分艰苦。10月10日夜晚,雨雾茫茫,一片漆黑,炮弹的命中率低,而总署衙门墙高厚垒,当时又有最先进的机关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同时总督瑞澄和第八填统制(师长)张彪把5000清军布防在通向湖广总署的各条要道,使三路起义军沿途受阻。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吴兆麟、熊秉坤一面组织各路义军发起猛攻,一面决定火攻助威。在进攻总 署衙门时,不少附近的居民自愿参加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他们熟悉地形,又乐于献出自己的住房,同义军一起纵火。只见王府口、小都司巷、望山门附近火光冲天,照得总署衙门一片通明,连门前的旗杆都清晰可见了,这样为炮队指明了炮击目标。大炮的怒吼,击中了总署签押房,使负隅顽抗的清军胆颤心寒。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的瑞澄,知道大势已去,从后墙挖洞逃到长江中的"楚豫"舰上。
 

  此时,熊秉坤率领的第三路义军在总署衙门正面遭到清军顽抗。熊秉坤挑选了40名精悍的士兵组成敢死队,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革命勇士王世龙手提煤油、木柴冒死跃上钟鼓楼放火,不幸壮烈牺牲,然而钟鼓楼火势大作。在大炮的掩护下,起义军冲进总署东辕门(今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守在总署大门前的清军,凭借武器的优势,用机枪向起义军疯狂扫射,妄图垂死挣扎。这时,只见工程营士兵纪鸿钧手提一桶煤油,冒着密集的弹雨,跃上总署耳房破桶纵火成功,自己却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熊熊的烈焰蔓延到总署大堂。起义军乘势猛攻,歼敌无数。张彪见总署一片火海,清军伤亡惨鹿钟麟(左)、溥仪(中)和熊秉坤          重,大势已去,只得带着残军退走汉口,成了败军之将。

 
        辛亥首义经过一夜的鏖战,革命军终于攻克了清政府在湖广的最高统治机关--湖广总署,占领了武昌城。11日清晨,革命军旗帜高高飘扬在白云黄鹤的上空,一群群起义官兵兴高采烈地相互祝贺,相互拥抱。起义成功了!12日起义军又收复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全在革命军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