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洪式闾

晓名
洪式闾
2013-03-27
956

作为中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洪式闾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洪国垣是前清秀才,平日为人正直,轻财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常变卖田地修建校舍,或捐资兴办医院、育婴堂等。在国内外学习工作的几十年间,洪式闾一贯主张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学科水平;在科学作风上,他博采众家之长,团结同道,实事求是,诚朴谦逊。洪式闾与同道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了论文44篇,出版书籍11种。他用心钻研,刻苦勤奋,成为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奠基人,寄生虫病研究机构的创始者。

189453日 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

1910年 从开封中州中学毕业。

19121917年 在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并毕业。

19171920年 任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病理学助教。

19201922年 赴德国柏林市立病院病理科进修病理学,后赴汉堡热带病研究所攻寄生虫病学。

1924年 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校长。

19251926年 在德国汉堡热带病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27年 接办浙江杭州英国圣公会广济医院,任院务委员会主任。

1928年 任杭州医院院长。

1928年 建立杭州热带病研究所,任副所长。

19361938年 任南通学院医科主任兼寄生虫学教授。

19381949年 任国立江苏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部聘教授、寄生虫学研究所主任,兼任同济医学院、西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

19461948年 兼任台湾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

19501955年 任浙江卫生实验院院长,兼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

19511955年 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

1955417日 因脑出血病逝于杭州。

洪式闾(18941955),中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乳名锦湖,字百容。浙江乐清人。父亲洪国垣是前清秀才,平日为人正直,轻财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常变卖田地修建校舍,或捐资兴办医院、育婴堂等。洪式闾儿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5年春入温州中学,后随父往河南开封进客籍中学,即后来的中州第一中学。1913年冬至19173月在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病理学助教。在校期间,深得国文教师马叙伦先生器重。业余爱读名人传记,尤其崇拜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nr)和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他们在微生物学和细菌学方面的贡献及以私人能力创办研究所的业绩,给他很大的影响。1920年夏,被派赴德国进修。初,在柏林市立病院病理学科专攻病理,发明“基础膜染色法”,同时写成论文《复形虫赤痢病理解剖学》,在德国发表。这一期间,他深感寄生虫病流行很广,危害甚烈,寄生虫学应从病理学中分出,成为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遂转往汉堡热带病研究所专攻寄生虫病学。于1923年发表论文《动物粪线虫之形态学补遗》。自此开始,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执着地从事寄生虫学研究,矢志不渝。19233月回国返校。道经巴黎,参观巴斯德研究所,留有深刻的印象。第二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改为北京医科大学,洪式闾任教授。一度接任校长,不久汉堡热带病研究所函教育部邀他前往继续未完成的研究工作,遂得批准带教授原薪前往,于19253月成行。到汉堡热带病研究所后,即在弗来朋(ProfFulleborn)教授措导下,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在该所一年间,于动物体内发现两种新的寄生性线虫,其中一种为纪念弗来朋教授六十诞辰,即以弗氏命名。同时又将司徒氏钩虫卵计算法加以改良,成为唯一计算钩虫卵最精确的方法,即现在世界上还在通用的“洪氏钩虫卵测量法”。后又去美国华盛顿农业部动物工业局,随世界著名寄生虫学家拉森(ProfRanson)教授学习。其间,写出多篇论文,有关动物寄生虫病理组织学,新种动物寄生虫虫种的鉴定等。

洪式闾,字百容,189453日(农历三月廿八)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及父亲皆为清朝秀才。父亲热心教育事业,创办乐清小学,他即毕业于此学校。他初在温州中学读书,后因其父被清朝政府分发河南省候补,乃随父去开封,就读并毕业于中州第一中学。在校时,受到当时号称经学大师的周嵩年赏识,周嵩年向他传授写作文章与著书的方法,时他年方十五、六岁,而周嵩年已近古稀。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回到乐清,次年到杭州进修英文。1912年,他考入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在学习期间,他爱读科学名人传记,尤其崇拜巴斯德与北里柴三郎两人,这对他以后筹设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很有影响。同时,他还受到国文教师马叙伦的器重,马叙伦鼓励他读了不少关于性理方面的书籍,这使他产生了民族自尊心。1917年毕业,留校任病理学助教,他开始编写《病理学总论》和《病理学各论》,这两本书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学丛书出版。由于他的教学和写作出色,1920年,校长汤尔和用教员原薪,派他去德国进修。开始,他在柏林市立医院进修病理学,发明了“基础膜染色法”,引起国外同行的重视。以后,他鉴于中国寄生虫病很多,遂转往汉堡热带病研究所,专攻寄生虫病学。19223月回国途中,途经巴黎,他参观了巴斯德研究所,见该所规模宏大,但也看出其逐步建设的迹象。这对他后来在工作中实事求是,不求铺张的作风很有影响。

1924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改称北京医科大学,校长汤尔和已先一年去职,周颂声接任,因搞派系,遭师生反对。经马叙伦举荐,洪式闾于年初以教授身份出任校长,但因工作难于开展,自知力不胜任,且一心专于学术事业,未及3个月,适汉堡热带病研究所邀请他继续他未完成的研究工作,遂辞去校长职。19253月,他取道日、美、英等国再前往汉堡,途中参观日本东京北里研究所与英国利物浦热带病研究所。到汉堡后,在寄生虫学F.Fuelleborn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并发明了“洪氏汉堡盖玻片虫卵计算法”,该法沿用至今。1926年洪式闾回国。

1927年,浙江省政务委员会成立。应蔡元培、马叙伦等人之邀,洪式闾南下杭州,接收英国中华圣公会广济医院,任院务委员会主任。他对医院进行整顿,同时还收集前广济医院院长英国人梅藤更侵害中国主权和压迫杭州人民的史实,随时刊印,公布于世。正当医院业务有所发展的时候,不料1928年浙江省民政厅根据蒋介石在南京的总司令部教会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意见,迫令将广济医院交还英圣公会,浙江人民对此非常愤慨,他亦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抗议,但均无效。医院同仁忍痛离开广济医院,自动减薪,租用温州会馆,创办私立杭州医院,以示反帝爱国的决心,并推举他为院长,直到1935年,院长一职才由陈光第继任。他深感寄生虫病及其他传染病对人民的危害,于是在19288月,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寄生虫病研究机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原计划设立六组二部二馆,但因经费不足,仅成立了病理学、细菌学及寄生虫动物学三组。该所设董事会,蔡元培任董事长,所长汤尔和,洪式闾任副所长。建所以后,在浙江开展了姜片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钩虫病等地方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抗日战争爆发,该所内迁贵阳陆续工作,因日机轰炸,仪器、资料被付之一炬。以后在四川北碚,该所继续从事寄生虫病的研究,直到1943年。

1936年,洪式闾受聘为南通学院医科主任兼寄生虫学教授,并仍兼热带病研究所工作。1937年,抗日军兴。受军医署之托,医科师生组织重伤医院,医院先设在扬州,后迁衡阳,收治前线伤员。1938年,经教育部核准,南通学院医科与当时迁到湖南沅陵的江苏医政学院合并,改称国立江苏医学院。该院经贵阳,迁至四川北碚。他任寄生虫学教授、部聘教授。1942年,江苏医学院成立寄生虫学研究所,他兼主任,并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强敌压境,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蒿目时艰,忧国愦世,自歉“枉有疮痍泪,愧非杀伐才”。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难,但他仍坚持开展钩虫病、毛圆线虫病、疟疾等病的研究,不辞辛劳,定期前往西北医学院和同济医学院讲课。

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江苏医学院迁回江苏镇江。1946年冬,应台湾大学之邀,他去台湾兼任台大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19483月,教育部无理令台大校长陆志鸿辞职,他深为反感,遂辞职返回江苏医学院。同年9月,因高血压症,他突然鼻衄,出血甚多,几致不起,病愈后去杭州修养。

19497月,洪式闾赴北平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01月,应浙江省卫生厅之邀,到杭州筹建浙江卫生实验院,并担任院长。同年12月受中央卫生部之命,兼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195110月,他被任命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19509月,他出席捷克斯洛伐克第6届微生物学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介绍中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学。19554月,卫生部在杭州召开肺吸虫病治疗研究座谈会。415日,洪式闾以“台湾省肺吸虫病流行概况”为题作大会报告。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讲演。417日,他因高血压症突发中风,424日停止了呼吸,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