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万涛

晓名
万涛
2013-03-27
919

中国常见人名,比较有名的如革命家万涛。万涛(1904—1932)原名万诗楷,号铁民,化名王德,土家族1904年1月20日出生在黔江冯家坝桂花树。幼年家境较好,曾先后数易其师,饱读诗书。1923年4月,时年19岁的万涛,与濯河坝三门滩的冉启秀结为夫妻。同年7月,离开家乡赴渝求学。在重庆读书期间,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特别是肖楚女主笔的<<新蜀报>>,使其深受革命真理的教育。1924年,二十岁的万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

介绍

  红军高级将领,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万 涛,原名万诗楷,号铁民,曾化名王德,土家族人。1904年1月20日生于四川省黔江县(现重庆市黔江区)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重庆、武汉、鄂西等地进行革命活动。(现万涛故居在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桂花社区)

事迹

  1928年夏,万涛作为中共中央巡视员到鄂西视察工作,后任中共鄂西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同周逸群等领导鄂西地区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在白色恐怖中,万涛曾被捕过,遭到严刑拷打,但他英勇不屈,1928年冬在党组织的多方营救下获释出狱。

  1929年3月,万涛再次当选为鄂西特委副书记兼宣传委员。1930年初被派往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传达中共中央和鄂西特委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与在鄂西的第6军会师的指示,并兼任红4军第二路党代表。与贺龙一起率军东进。7月4日,红4、红6军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至此,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0年9月后,历任中共湘鄂西特委委员,省委常务委员、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第二路军党代表。致力于苏区党的建设和土地革命,同时也出色地领导洪湖军民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31年3月,红2军团改编为红3军,已离开洪湖苏区远征数月。为打破国民党对洪湖的“围剿”,党派万涛和段德昌一起率红9军向北行动,消灭敌人,开辟新区工作,并寻机与红3军取得联系。1931年6月任中共湘鄂西省委委员(后任常委兼省委宣传部部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参与领导洪湖革命根据地第一、第二次反“围剿”。9月,两军会师,万涛接替邓中夏担任中共前委书记和红3军政委并兼任军委分会主席团委员等职,与贺龙率军安全回到洪湖苏区。与贺龙一道巩固发展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此时,执行王明路线的夏曦已经来到洪湖,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推行“左”倾冒险主义,他本想拉拢有出色组织才能、工作踏实肯干的万涛为“左”倾路线卖力,但万涛却坚持正义和原则,站在党和革命事业的立场上,与夏曦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到夏曦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粗暴、错误的处理,被撤去了红3军政委的职务。万涛后又回到省委,担任省委常委和宣传部长职务。他不畏压力,心地坦然,仍勤勤恳恳为党工作。1932年9月,肃反扩大化开始,万涛被捕。在狱中他依然坚持真理,宁死也不承认所谓“罪行”,最后,被扣上“反革命的高等坐探”、“改组派”首领的帽子,杀害于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咀。年仅28岁。

成就
 

  1957年12月国务院在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中列上了他的英名。1984年11月10月落成的“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他作为苏区地方政权和革命武装力量的创建者,与周逸群、贺龙的名字排列在一起,受到人民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