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应星
温应星
2012-09-07来源:转转作者:阅读:8
0
温应星(1887年-1968年5月28日),字鹤孙,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父亲为清朝进士、七品知事。1901年进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预科学习,后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1904年毕业并赴美留学,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1905年6月15日奉命转入西点军校,为我国首批入学西点军校的2人之一。当时为了西点是否能接纳中国学生,美国国会还特别通过法案批准。温将军于1909年以全级103人中的第82名毕业,但他的 [实用军事工程] 科目成绩名列全级第二。温的同届同学中有著名的戴维斯上将(Jacob L.Devers,二战欧洲盟军副总司令),巴顿将军(GeorgeS. Patton 盟军第三军团司令)等等;巴顿原比温高一届,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故同届毕业。归国后,跟随孙中山做英文秘书。1921年,被推荐进入奉系军阀,跟随张作霖。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逃至北京,被清华学校董事会聘为校长。 1928年随奉系军阀进入北京,时任保定军警执法处处长。1928年4月,任清华学校校长,6月,国民政府控制北京后,离职。南下,任上海公安局局长,后任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后跟随宋子文筹建的税警总团,先后两度任总团长。后因宋子文反蒋失败,成为替罪羊,1936年后调入南京高级将官训练班培训,任用于虚职,未能参与抗日战争。温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广东讲武堂教官、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第三课课长,广州大元帅府第二科科长,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警务处长,东三省税务处长,保定军警执法处长;1928年曾被奉系派往北京任第五任清华校长,两月后因奉系撤离而离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上海保安处处长,上海公安局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全国伤兵管理委员会主任,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行宪立法委员等等职务;抗战胜利后定居美国,子温哈熊。1949年,温应星不愿前往台湾,以中将军衔退伍,辗转至美国定居。1968年5月28日逝世,温将军临终前曾向子女嘱咐,若不能返归故土,希望能葬于西点母校。将军逝世后西点军校根据将军的资历和业绩,由西点军校校长柯斯特少将特准将军夫妇入葬西点军校墓园。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追悼礼拜中,温将军当年西点的同学戴维斯将军等主动担任荣誉护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