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春煊
(公元1861~1933年),原名春泽,字云阶,岑毓英第三子;广西西林那劳人(今广西百色)。著名清末民初政治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岑春煊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少年时放荡不羁,与瑞澄、劳子乔并称“京城三恶少”。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岑春煊又支持张謇等人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派幕僚郑孝胥出任会长,一时俨然成为立宪运动的领袖。岑春煊因有慈禧支持,在各地为官期间不惧权贵,弹劾并处罚了一大批买官而来的官员,尤其是逼令荷兰引渡裴景福和查办广州海关书办、驻比利时公使周荣曜两案尤其引人注目,但也因此开罪了这些官员的後台庆亲王奕劻,自此岑便联合军机大臣瞿鸿禨与庆亲王及其党袁世凯展开党争。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奕劻以云南片马民乱需要处理为由,将岑调任云贵总督,驱离权力中枢。岑遂称病拒不就任,停留上海,观望政局。不久,袁世凯在朝政倾轧中失利,自请开去本职以外一应兼差。岑春煊认为时机已到,不再称病,於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农历3月21日,突然从汉口上京晋见慈禧太后,获授邮传部尚书,得以留京。一时岑、瞿声势大盛,隐然有独揽朝政之意但旋即,奕劻即陷害岑春煊,密使人伪造岑春煊与梁启超等人的合影,称其意图为戊戌变法翻案。形势自此一转即下,岑春煊於四月份两次被放为两广总督。途经上海时,岑春煊重施故伎,称病不就职,不料慈禧太后旋即下旨,将其开缺。至此,党争以奕劻、袁世凯完全胜利告终。岑春煊与袁世凯势力抗衡,史称“南岑北袁”。岑春煊历任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他所到之处举新政,办教育,肃贪惩腐,人称“屠官”,英国人称其为“满洲虎”。“二次革命”后,岑春煊顺应历史潮流,参加护国护法成为民国时期护法军政府总裁主席,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两广都司令部成立时,将士们公推岑春煊为都司令,又公推梁启超为都参谋。岑春煊在就职宣言中说:“天下之督责,不负两广之委托者,惟有两言:袁世凯生,我必死;袁世凯死,我则生耳!”他号召大家“解除旧怨,与子同仇”,集中精力,共同杀贼,作为反袁的旗帜当时是非他莫属。
岑春煊是广西桂系军阀体系的开山祖师爷,曾积极营救过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并对蒋介石的独裁专政明确反对“如不改弦更张,足以断送国家而有余。”岑春煊认为“教育者,政治之首务也”。他任官一地,必兴教一方,两广尤其突出,他为广东、广西的近代教育作了重要奠基。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岑春煊支持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三万银元进行淞沪抗战。岑春煊著有《乐斋漫笔》,与崂山太清宫道长韩太初合编了著名的琴曲《山海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