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咏
陶斯咏(1896年-1931),即陶毅,字斯咏,湘潭人(当时举家迁至长沙),是个富商家的小姐,周南女中师范科毕业生,时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美称,20世纪20年代初也是长沙学界的风云人物,湖南学生联合会与湖南各界联合会中,她都是副会长,当时毛泽东只是理事。据萧子升、易礼容等人的回忆,均称陶为长沙著名的美女,个子很高,才华横溢,但性格很强。毕业后留校工作。她是一位新型女性,思想激进,主张教育救国。
陶斯咏于1916年考入朱剑凡先生创办的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同窗。在周南女校,向警予、陶毅和蔡畅被称为“周南三杰”。毕业后,向警予回家乡溆浦办学,但她经常与周南女校保持密切联系。她有事来长沙时,即住已在周南女校任女生舍监的陶毅处。1918年9月,蔡畅去信邀向警予来长沙组织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向警予欣然答应,旋即离开溆浦来到了长沙。不久,她与陶毅一道加入了新民学会,成为该会最早一批女会员。
陶斯咏由杨昌济先生推荐加入新民学会。她有胆识,敢于抛头露面,做事干脆利落。
陶斯咏是毛泽东的初恋情人。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毛泽东英姿焕发的风采和办事细心果断的气质,为一批女教员所钦佩。其中,同为湘潭的同乡,陶毅更是对他倾慕不已。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她常常有意地接近毛泽东,并且开始追求他,于是,密切的交往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
毛泽东与陶毅不仅同为湘潭人,而且志向也相同,但是家境却相差十分悬殊。陶家是湘潭一带有名的富户,陶毅与毛泽东的交往立即遭到了父兄的强烈反对。结果,由于女方家庭的反对,毛泽东和陶毅初萌的爱慕关系很快便戛然中止,没有持续下去。 毛陶分手后,友情仍存。1920年7月,毛泽东创造文化书社,陶毅是主要投资人之一;同年10月毛泽东建议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陶毅是附议人之一。毛泽东发起驱张运动,也多次与陶毅、易礼容等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