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定一
晓名
卫定一
2013-06-01
645
卫定一(1892~1928)陕西省原华阴县五方乡坡上村人,小名官印,字仰京,号“忠臣”。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南路军军长,杰出的军事家,1926年坚守古城西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入同州师范读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卫幼年时,就读与本村私塾,20岁入同州中等实业学校,每天早起,跟人习武,在学业上,一直名列前茅。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投身军界,此时,革命军人张凤翙领导陕西军民独立反正。卫不顾家庭阻拦,加入了革命军。开始在秦陇复汉警备军中当司书,半月后即升为排长,到连长时,因他文韬武略机制勇敢,很得当时陕西省同盟会会员起义首领们的赏识信任,随之参加陕西西路战争,他又和兵马大都督张云山志趣相投,关系很好。很快被升为营长。1916年5月与张钫、郭坚、耿直等陕西护国军志士一起,驱逐袁世凯在陕代理人陆建章。后在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部任连长。
1917年随郭坚假道山西讨伐张勋时,遭陈树藩、阎锡山暗算,险些丧命。逃回陕西后,与郭坚等人成立陕西靖国军,讨伐陈树藩。
1918年于右任就任靖国军总司令,卫在第一路军郭坚部任营长。
1921年8月13日冯玉祥为郭坚设“鸿门宴”,杀害郭坚,卫幸免不测。
次年,于右任率靖国军总司令部移驻凤翔,委卫为靖国军第一路李夺部第二支队司令兼岐山、凤翔各军总指挥,在艰难危险之中,保卫于右任及靖国军总司令部的安全。后靖国军败,在吴佩孚的首肯下,刘镇华改编李夺部为陕西陆军第七混成旅,以李夺为旅长,卫定一为团长。
1924年10月,直奉大战再起,刘镇华附曹吴,欲调第七混成旅和张治功、憨玉琨部开赴豫中为曹吴后盾,以效忠直系军阀。当部队开抵武功、兴平两县时、官兵抗命,逐李夺,公推卫为旅长,刘镇华闻讯后,自知主力东开,陕境空虚,恐愈演愈烈,无奈遂承认。并准其就地驻扎。当直奉大战甫露端倪时,卫定一派亲信安家迪、王景山二人赴关外,到胡景翼将军处问计,并密定驱刘大计。北京政变后成立国民军,胡景翼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同年12月又被任命为河南军务督办。卫随胡到河南,1925年初参加了“胡憨之战”。4月,胡景翼病逝,岳维峻继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部队迅速扩大,卫被任命为第十二混成旅旅长,驻防陕西兴平。年底,直系军阀吴佩孚联合奉系军阀进攻国民军,任命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军总司令,岳维峻的国民军第二军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境地,遂决定率军回陕。
西行途中,1926年2月被刘镇华的镇嵩军堵在豫陕交界的函谷关。岳维峻指挥失当,错过突围良机,全军危在旦夕,急调卫旅增援。
卫即日点兵东开,在河南阌乡与镇嵩军接火,将士骁勇善战,已突破镇嵩军数道防线,即将与被围的二军主力靠拢,然潼关告急,省督办公署电令卫火速回兵援潼。
潼关失陷后,卫旅撤至临潼据地设防,屏障省会西安,时在1926年3月上旬。
3月16日,奉师长李虎臣令,卫部仍回兴平原防。
刘镇华占领潼关后,集结本部八个师、近十万兵力,在陕南吴新田、甘军孔繁锦等的配合下,准备进攻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