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长孙姓
长孙姓,是中国多民族、多源流的复姓群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长孙姓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说长孙姓出自北魏皇室沙莫雄,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就赐他的儿子拓跋嵩为长孙姓,故拓跋嵩为得姓始祖;二说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顺,大多尊长孙顺为得姓始祖。
长孙姓
长孙顺繇、拓跋·嵩
山东、河南
长孙晟、长孙俭、长孙皇后、长孙无忌
淄川郡济阳郡河南郡;淄川堂、济阳堂、河南堂
待补
得姓始祖
长孙顺繇、拓跋·嵩。关于长孙氏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是如《通志·氏族略》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上记载所言,长孙氏出自北魏皇室的沙莫雄,因沙莫雄是南部大人,号反正跋氏,又是拓跋珪的长子,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氏;二是《汉书·艺文志》上记载有长孙顺,认为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氏。总之,长孙氏的得姓历史在2000年上下。长孙氏后人尊长孙顺为长孙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长孙氏复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四位门阀。到了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向汉文化学习,将拓跋姓改为元姓,孝文帝的姓名叫元宏。而拓跋嵩的后代,就改姓为长孙,意思是王族长门的子孙,这个姓和王族大人的封号也相呼应。长孙姓望族居济阳(今山东省定陶西北,一说河南省兰封东北)。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长孙氏望出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淄川郡:淄川之地在夏、商时期为青州之域。秦朝时期属齐郡。西汉初建般阳县。南朝宋嘉元五年(戊辰,公元428年)改为贝丘县。隋朝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为淄川县。唐朝初期置淄川郡。宋朝时期复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元朝时期设为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明朝初期设般阳府,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明洪武十年(丁巳,公元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清朝时期沿明制。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府设道,淄川县属济南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撤道,民国二十年(辛未,公元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3月淄川县全境解放,辖十一个区。1955年4月淄川县制撤销,原县境内建立杨寨、洪山、昆仑散个区。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两区,设淄川区。1958年4月洪山区撤销,归淄川区。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淄川堂:以望立堂,亦称青州堂。 霹雳堂:隋朝时候,长孙晟十八岁即为司卫上士。突厥南侵时他向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了如指掌,拜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突厥人很怕他,听到他的弓弦声,就说是霹雳,故长孙氏的堂号有“霹雳堂”之称。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长门; 望出济阳。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长孙姓的源流和郡望。 三州作刺; 四始蜚声。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长孙操,有学术,为齐、扬、益三州刺史。下联典指唐·长孙佐辅,工诗,著有《古调集》。 六言通用联 汉时博士门第; 隋代元帅人家。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博士长孙顺德,河南洛阳人,从旉受韩诗。下联典指隋代元帅长孙晟,长孙无忌之父,洛阳人。性机敏,十八岁为司卫上士。开皇中破突厥,官拜车骑将军,因其善骑马射箭,突厥人闻其弓声,称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之“闪电”。 勋载旌常之首; 威雄绝域之邦。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长孙无忌,长孙晟之子,佐太宗定天下,功第一。下 联典指隋·长孙晟,性通敏、善弹射,突厥畏之,闻其弓声,称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之“闪电”。 七言通用联 玉佩金钿随步远; 云罗雾縠逐风轻。 ——唐·长孙无忌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初大臣长孙无忌《新曲二首》诗句联。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引水开渠,民颂遗爱; 夺位定律,图绘凌烟。 ——李文郑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洛阳人长孙操,字元节,高祖时任相国府金曹参军、检校虞州刺史,后跟从太宗征讨,参与机密,官至陕州刺史,封乐寿县男。任陕东大行召时,城中无井,他开广济渠引水入城,百姓颂其遗爱。下联典指唐初大臣长孙无忌,字辅机,洛阳人,太宗长孙皇后之兄。决策发动玄门之变,助太宗夺取帝位,历官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封赵国公,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定唐律。高宗时官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图绘凌烟阁,居首位。 引水开渠,无虞涸辙; 凌烟首绘,佐定功成。 ——李文郑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贤后相君,十篇著则; 孝子救父,数语回生。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太宗后长孙皇后,洛阳人,长孙无忌之妹。好读书,言行举止必循礼仪,太宗很看重她,曾与她讨论赏罚的事,她并不参与。著有《女则》十卷。下联典指北魏代郡人长孙虑,母亲饮酒,父亲误用杖击致死,被县衙囚禁起来,要处重刑。长孙虑请求自己代父受刑,孝文帝下诏,特恕其父死罪。 佐定功居第一,烟阁标名; 从征绩著无双,高平拜爵。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臣长孙无忌,字机辅,河南省洛阳人。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数从李世民征讨 展开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