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昂姓
姬昂叔、子昂(宋公子昂)、勒昂。
河北、安徽、上海、香港
昂疏、昂祗、昂绍善
荥阳郡、池州
昂秋青
姬昂叔、子昂(宋公子昂)、勒昂。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大夫昂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考》记载:“昂,周大夫昂叔之后。”这在史籍《姓氏词典》、《稀姓录》中皆有记载。昂,为西周时期地邑名(今四川青城),昂叔被赐封于昂地,其后裔子孙以邑为姓氏,称昂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昂氏之启。
姬姓昂氏族人大多尊奉姬昂叔为得姓始祖,其姓氏读音作yáng(ㄧㄤˊ)。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穆公之子公子昂,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源韵谱》记注:“宋公子昂之后。”在文献《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也记载:“昂,为春秋时宋穆公之子。此当系出子姓,乃以祖父名字为氏。”宋穆公即是宋公和,名叫子和,逝世于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宋穆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子冯,另一个名叫子昂,子昂的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昂氏。
子姓昂氏族人皆尊奉宋庄公的弟弟子昂为得姓始祖,其姓氏读音作yáng(ㄧㄤˊ)。
展开
安徽肥东昂氏字辈:“家荣开永圣朝正国安长恒兴兆发祥”。
《昂氏宗谱》字辈:“加荣开永盛朝正国安长邦显崇元会恒兴照发祥仁爱树世德礼义承泽光扬本隆泰昌华汉庆典章”。迁肥始祖,昂大海。迁肥时间:元末。原籍:辽东。
展开
昂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六十七位,多以荥阳、池州为郡望。
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获鹿县,上海市,云南省的石林市彝族自治县、弥勒县,安徽省的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市、安庆市、芜湖市、滁州市全椒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江苏省的镇江市,山东省枣庄市,四川省的宜宾市,广东省的顺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昂氏族人分布。
展开
荥阳郡:古代河南郑州以北的武陟、荥阳一带称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秦朝时期始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
池 州: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置池州,治所在石城(原秋浦县治,今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唐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亦称邲邑堂。
池州堂:以望立堂,亦称秋浦堂。
展开
待补
展开
-
02-272020迁徒分布及姓氏名人昂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六十七位,多以荥阳、池州为郡望。
-
02-272020郡望堂号荥阳郡:古代河南郑州以北的武陟、荥阳一带称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郑国属地。秦朝时期始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
02-272020昂氏来源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帝王国君之称号,属于以君王称号为氏。昂,为自称,即男子称“我”,是古老的古代帝王、诸侯国君主自称,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改称“孤”、“寡”,秦始皇之后始称“朕”。称“昂”者,必为君王或贵胄,其后裔子孙有以其称号为姓氏者,称昂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