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姓
祖已
山东、湖北、北京、上海
祖逖、祖约、祖冲之
涿郡、京兆;范阳堂
祖晨、祖海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祖氏的来源,《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说:“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645年之中,前后28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姓中国人的始祖,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中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3300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他跟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5000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故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姓的始祖。
展开
待补
展开
今山东省的寿光县、夏津县、嘉祥县,北京市的海淀区,湖北省的英山县,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的藁城市、乐亭县、福宁县、献县、深县、新乐县、抚宁县、定兴县、衡水市、易县、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高碑店市、涿州市、涞水县,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枫桥支英村,徐州市铜山县、淮安市、盱眙县侍涧村、宿迁市泗洪县、南通市海门县、昆山市、阜宁县,河南省的濮阳市范县、南阳市南召县、开封市、商丘市柘城县、卫辉县、固始县、新乡市,安徽省的池州市、安庆市、马鞍山市 望江县、萧县、枞阳县、巢湖市庐江县(不仅仅是庐江县,本人姓祖,是居巢区的)、蚌埠市、滁州市、宿州市,四川省的广元县、大邑县,吉林省的吉林市永吉县、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的抚松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的长寿区葛兰镇天福村、石堰镇祖家坝村,涪陵区五马石、马武镇,合川区,湖南省的浏阳市,福建省的德化县、浦城县、顺昌县,贵州省的贵阳市、威宁县、毕节市,遵义市,广东省的东莞市东城区,甘肃省的张掖市,辽宁省的沈阳市、盘锦市兴隆台区、北镇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六师红旗农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
展开
涿郡(涿郡堂)
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设立涿郡,辖涿(今河北涿州),领二十九县,其中良乡县、西乡县和阳乡县北部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王莽时期改名为垣翰郡。东汉复名涿郡,省西乡县,仅良乡县在今北京市境。三国时期曹魏改为范阳郡。西晋时期为范阳国。十六国、北朝时期为阳范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废幽州改置涿郡,辖蓟州,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领九县,其中蓟、昌平、潞、良乡四县及怀戎县的东部在今北京市境。唐朝时期改涿县为范阳县,唐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改范阳县为幽州。明朝时期省县入州。民国政府成立时改为涿县。
京兆(京兆堂)
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
范阳郡(范阳堂)
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
望出范阳。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
巧算入神。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丌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
翩翩圣儿。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代时,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
殷室贤臣。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祖逖,慷慨有节,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
睹雉格王。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
睹雉雊以格王。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
楫击中流报国心。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
大明历光照
展开
-
10-112013祖文华祖文华 男,1956年1月26日生。现任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新华门诊部针灸科主治医师、副主任。从事针灸、推拿专业,在中医整骨、针推结合治疗多种疑难病症。从医20余年治疗患者近千人。《一针治疗肩背痛》、《针刺按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针推治疗腰间盘脱出》等十余篇学术论文曾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中《针刺按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获得学术优秀论文奖。在本地区很有影响,被誉为当代华佗。
-
10-112013祖观祖观 僧。字阿觉,一署觉阿,本元和(今江苏苏州)诸生。姓张名京度,字莲民。弃儒入支硎山通济寺为僧。工画梅,汤贻汾(一七七八至一八五三)尝赠以诗,王定甫亦有诗乞其画梅。所居名五百梅花草堂。《清画家诗史》
-
10-112013祖秀莲祖秀莲 (1891~1977),女。原名祖玉兰。沂蒙山区著名“红嫂”之一。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人。1939年初,年近50岁的祖秀莲参加了本村妇女救国联合会,她和青年妇女一起,磨军粮、做军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1年冬,日本侵略军调集5万多人,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11月6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员郭伍士在执行侦察任务途中,突与一队日军遭遇,被敌击中数弹倒地,后日军又趋前连击两枪,并用刺刀乱刺其腹部,认定郭已死后离去
-
10-112013祖可祖可:[约公元一一]俗姓苏,字正平,丹阳人,苏庠之弟。(庠为澧州人,与祖可里居不同,未知何故)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崇宁初前后在世。住庐山,与善权同学诗,气骨高迈有癞病,人称癞可。与陈师道、谢逸等结江西诗社。祖可著有瀑泉集十三卷,《文献通考》及东溪集传于世。吴曾称“正平工诗,其长短句尤佳。”
-
10-112013祖峰祖峰,现名祖锋,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6级,与陈坤等是同班同学。北影毕业后,留校任教了一段时间,拍摄了《高原骑兵连》等剧。后凭借《潜伏》中的李涯一角一炮走红,《隐形将军》、《金婚风雨情》、《旗袍》等剧里大展实力,《时尚女编辑》、《独狼》中独挑大梁担纲男一,片约不断。话剧《爱情的印象》里,他的出色表演与周韵默契的合作都让观众再次肯定了他作为演员的张力,电影《建党伟业》中,他饰演的热血青年邓中夏,也让我们见识了与他生活中不一样的高调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