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姓
葛伯
浙江
诸葛亮、诸葛瞻、诸葛瑾
琅琊郡;琅琊堂、三顾堂
名门修谱
得姓始祖
葛伯。诸葛氏最初是源自葛氏,得姓源流有三种不同途径。一说是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认为,诸葛氏是葛婴的后人,因居住在诸诚,而被称为诸葛。一说是从《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中引证的,书中指出,琅琊诸县人葛氏,后来迁居阳都,阳都原来已经有姓葛的人,为了将两葛氏人区分开来,所以称诸县葛氏为诸葛。还有一个说法是《风俗通》上所提到的,孝文帝因葛婴有功而被诛杀,所以追封他的孙子为诸县侯,并且称诸葛氏。此外另有一说,人为诸葛是由“詹葛”氏改成的。综合以上文献资料,可知道,诸葛氏的得姓途径虽有不同,但追本溯源,却一脉相传自夏商之际的诸侯葛伯,而且都出自山东诸城。这个家族之所以会以诸葛为姓,主要是基于血统和地缘两个因素。在血缘上,他们是葛伯之后;在地缘上,他们同发祥于诸城,也成长于诸城。诸葛氏后人奉葛伯为诸葛姓的始祖。
各支始祖
诸葛丰家族世系:
诸葛丰,待考,西汉元帝时人。
诸葛珪,妻章氏,生三子二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三子诸葛均,长女适蒯祺、次女适庞山民。
诸葛瑾,妻待考,生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
诸葛恪,妻待考,生三子: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三子诸葛建。
诸葛乔,妻待考,生一子:诸葛攀。
诸葛攀,妻待考,生一子:诸葛显。
诸葛融,妻待考,生三子:佚名待考。
诸葛亮,妻黄氏,生二子一女:长子诸葛瞻、次子诸葛怀,女诸葛果。
诸葛瞻,妻刘氏,生三子:长子诸葛尚、次子诸葛京、三子诸葛质。
诸葛均,妻林氏,生一子:诸葛望。
诸葛玄,待考。
诸葛(名失考),妻待考,生一子:诸葛诞。
诸葛诞,妻待考,生一子:诸葛靓。
诸葛靓,妻待考,生二子:长子诸葛颐、次子诸葛恢。
……
诸葛爽、诸葛利:诸葛亮十二世孙,任唐朝河南节度使兼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诸葛爽逝世,其子诸葛仲芳袭承之。诸葛仲芳之子诸葛利在五代后周光顺二年(公元952年),因避中原战乱,与弟弟诸葛深携眷属渡江,诸葛深入闽,诸葛利入浙,宦游山阴(今浙江绍兴)而后任寿昌县令,卒于寿昌。是为浙江诸葛氏始祖。
展开
山东临沂诸葛氏字辈:”从先文春天,玉世永国传,照常克继绪,福祥瑞运宣;荣华百中立,富贵承余光,繁盛存远德,志广安万邦。“附大坊坞村诸葛字辈排行表
浙江文成诸葛氏字辈:“盛德钦显义荣华富贵昌”。
浙江兰溪诸葛氏字辈:“仍兴宁祥瑞安原富贵昌忠肃严恭懿宣和德裕彰聪明通睿智文理敬容庄孝友敦信睦仁慈正伦常咸恒开鼎晋纯萃美贤良俭让崇宽厚谦尊茂泰方亨侦嘉敏行钦慎发荣康恺惠成蕃秀英华永庆襄”。
浙江平阳诸葛氏字辈:“承伯逢荣 永世昌宗 克家守庆 久相光庭 建国立新 诗书万年。”
展开
诸葛氏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十四位门阀,在复姓中排序为第六位。诸葛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商朝,相传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意思是来自诸城的葛氏,后来因一代名相“智圣”诸葛亮而出名。据临沂本地的诸葛家谱说,当年诸葛亮的后人诸葛京从江州刺史的任上退休之后回到了山东老家,山东临沂姓诸葛的人士,基本上是他们的后裔。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它所引述的史料与史书记载的出入较大,对以往历次修遍家谱的记载过于简单。也就是说,不能就此断定他们就是诸葛亮的直系后裔。但可以肯定,他们至少是当年留在琅琊郡的其他诸葛族人的后裔;聚居村落从白沙埠诸葛城外迁,莒南板泉,河东相公镇,汤河镇坊坞(含其外迁村:郑旺镇杨家湾村)四个村,兰山区葛家王平庄,后十,罗庄区,黄山,储墩附近,苍山县,费县等地皆有分布。
展开
郡望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莒县、莒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又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在唐朝时期也被废黜不再。
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
三顾堂:东汉末时,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卧龙堂:诸葛亮起初隐居南阳,自比管仲、乐毅,他居住的地方叫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
德生堂:诸葛世家所建药堂堂号,按诸葛世家格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所建。
滋树堂:清朝乾隆年间诸葛明魁所建,抚台熊学鹏亲笔题写扁名。
尚礼堂:诸葛氏富字辈第十四宗诸葛高所建。
展开
四言通联
满门烈士;王佐奇才:上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瞻,诸葛亮子,与魏邓艾战,死于绵竹阵中。其长子诸葛尚,单骑直冲魏军中战死。下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亮,少年奇志,躬耕陇中,刘备三顾茅庐而得,拜为丞相,佐刘备三分天下,功勋卓著。
武乡望族;文定名家:全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卒谥忠武。
五言通联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全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乃见,定三分天下之策。
七言通联
三日连宵酹至德;少民同志赛神麻: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庙楹联。
司马乃吴中信士;卧龙本天下奇才:上联典指三国时琅琊郡阳都人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东汉末迁居江南,受到孙权礼遇,任吴国长史、中司马,后以绥南将军代吕蒙为南郡太守,率军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他官至大将军。曾奉命出使蜀汉,与诸葛亮都是办公事时相见,私下里从不会面。刘备伐吴时,有人向孙权报告他派亲属到蜀汉去报信,孙权说:“子瑜不负我,就像我不负他一样。”“信士”,谓诚实之士。下联典指三国时时期蜀汉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年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了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曹丕代汉建魏,他劝刘备称帝,任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他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著作有《诸葛亮集》。
八言通联
派衍南阳,家声勿替;绪绵西蜀,世泽长存: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历宋元明,昭兹来许;说孟仲季,聚族于斯: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尚德为怀,绳其祖武;礼教必饬,贻厥孙谋: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滋德为怀,本文百世;树人之斗,惟有一经: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庙楹联。
尊祖宗遗训,克勤克俭;教子孙谨业,唯读伪耕: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族学堂楹联。
伏虎钟灵,喜北镇冠山;卧龙派衍,本南阳望族: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著作擅长,弱冠知名难并;会稽奏绩,黑头公辅共惊: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建康人诸葛颍,字汉,八岁能写文章,曾在南朝梁做官,隋炀帝时官著作郎,很受宠幸。著有《鸾驾北巡记》、《幸江都道里记》、《洛阳古今记》等。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琅邪阳都人诸葛恢,字道明,
展开
-
02-142020诸葛氏字辈汇总内江市诸葛氏字辈:福大世尚秀文明正立安邦圣朝膺景贤能美俊传以庭名扬升.世宗德荣昌.元绍先利达.朝止永光祥。 凉山市诸葛氏字辈:以景思宗祖文才春正洪光明传世德忠孝启元功定国安邦显怀仁慕义通。
-
02-142020历史名人诸葛亮 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华夏军政领域智慧的化身,智圣。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省襄阳西),留心世事。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
02-142020宗祠通联四言通联 满门烈士;王佐奇才。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瞻,诸葛亮子,与魏邓艾战,死于绵竹阵中。其长子诸葛尚,单骑直冲魏军中战死。下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亮,少年奇志,躬耕陇中,刘备三顾茅庐而得,拜为丞相,佐刘备三分天下,功勋卓著。
-
02-142020得姓始祖葛伯。诸葛氏最初是源自葛氏,得姓源流有三种不同途径。一说是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认为,诸葛氏是葛婴的后人,因居住在诸诚,而被称为诸葛。一说是从《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中引证的,书中指出,
-
02-142020诸葛氏来源诸葛 源出于葛氏,诸葛为中国汉族复姓。相传伯益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入山东诸城,若干年后这支诸城葛氏有一支迁往阳都县,但阳都原有姓葛的家族的,诸城葛氏为区分于当地葛氏,遂改复姓称诸葛,即诸城迁来的葛氏;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