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姓
以国名为氏
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成都
竹曾、竹晏、竹梦松
东莞郡
待补
以国名为氏。出自子姓,竹姓与竺姓同源。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孤竹君,姜姓,殷汤封之辽西,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相传商汤时,封墨台氏在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孤竹国国君的二子伯夷、叔齐。他们因都想让位于兄弟而出外流浪,后侍于周文王,但却阻拦周朝伐商,后因耻于食乱臣之粮,饿死终南山。他们的“贤”名流传于世,其后人就有以国名中的竹字为姓,称为竹氏。因竺和竹同音,汉代有位本叫竹晏的人改为姓竺。
展开
待补
展开
今北京,山东平度、昌乐,山西大同、长治,陕西韩城,四川雅安、成都,云南河口、陇川、河南固始、浙江嵊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僳僳族、仡佬族等皆有此姓。
展开
郡望
东莞郡: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于南海郡东南部置东莞郡(亦作东官郡),以旧有的司盐都尉(即前之番禺盐官)何志为首任东莞郡太守,领辖宝安、安怀、兴宁、海丰、海安及欣乐等六县,东莞郡治所与宝安县治所同设在南头。而香港地区已改为隶属东莞郡宝安县。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仍沿前制。隋朝时期,废东莞郡,将其地归入南海郡,宝安县辖地亦改为隶属广州府南海郡。今广东省东莞县置于唐代。
堂号
(缺)
展开
四言通用联
州官清节;国相盛名。
——佚名撰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竹承构,开元年间任宣州刺史,缉拿为非作歹之徒,惩办贪污渎职之官,境内清明。与大理少卿班景倩同风格,当时号称“班竹”。下联典指东汉东莞人竹鲁,官下邳相,有盛名。
展开
-
06-172020改竺姓的由来从前,我国只有姓“竹”的,而没有姓“竺”的人。有一年,竹姓中有位姑娘被选进皇宫,得到皇帝的宠爱,后来做了皇后娘娘。有一回,皇帝接见一个外国来使,请皇后作陪。
-
06-172020竹姓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州官清节;国相盛名。 ——佚名撰竹姓宗祠通用联
-
06-172020郡望堂号东莞郡: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
-
06-172020迁徙分布上古商朝时候,有个小国叫孤竹国,孤竹国的公族子孙后来取国名中的竹字为姓。孤竹国有两位公子是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就是叔齐和伯夷。原来,孤竹国君说好让叔齐继承君位的,
-
06-172020竹氏源流竹(Zhú)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子姓,竹姓与竺姓同源,以国名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孤竹君,姜姓,殷汤封之辽西,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