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姓
朱襄氏
河南
朱元璋、朱熹
河南郡、沛郡、吴郡、凤阳郡;白鹿堂、居敬堂、一本堂
朱自清、朱镕基
朱襄氏 、朱挟、朱兴镜、朱振等为得姓始祖。
展开
云南宣威朱氏字辈:“均铨法桢煜坤钟洛树烈增铭唐淳柄先诚华相福学昌信守肖配策俊恵万有祥”。
云南朱氏一支字辈:“南先东正少文秉开朝兴金玉恩哲玄安帮万世春”。
朱氏一支字辈:“沛国家声远考廷世泽长文章传彦义孝友焕龙光安徽合肥长丰”。
朱氏一支字辈:“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朱氏一支字辈:“应可荛舜世时崇孔孟文家昌广国义连岳学怀步贵裴德乃大”。
朱氏一支字辈:“仕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朱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朱氏一支字辈:“天廷启友万学加传正如帮建”。
朱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亮日月照乾坤”。
朱氏一支字辈:“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宏大一以于时正良元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光彦达述前徽”。
朱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朱氏一支字辈:“大衡庆忠明良忠孝思杨永世贤德昌盛势佐名光”。
朱氏一支字辈:“传家有定矩继续永克昌”。
展开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一带。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西北)。
秦汉时期,朱姓已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清朝时,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
展开
郡望
吴郡、梁郡、沛郡、凤阳郡、河南郡、丹阳郡、义阳郡、钱塘郡、柘城县、太康县、永城县。
堂号
白鹿堂: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奸臣张禹,触怒了皇帝,令刽子手拉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刽子手用力拉朱云,结果把殿槛扮断了。
一本堂:朱氏的一支,迁至余姚,以望立堂。
紫阳堂:朱熹,别号紫阳,绍兴进士,宋国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展开
四言通用联
负荆勤读;折槛旌忠。
上联典出西汉吴县人朱买臣,字翁子,汉武帝时任会稽太守,后官主爵都尉、丞相长史。下联典出西汉平陵人朱云,字游,是一个正直而忠心的臣子。
紫阳世泽;白鹿家声。
全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朱熹,别号紫阳。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
鸾台表直;鹿洞垂规。
上联典出唐朝时期的朱敬则力谏,免魏之忠、张说等人逝世。下联典出南宋时期的朱熹,讲学白鹿洞书院,并手订学规。
治推北海;歌遍南阳。
上联典出汉朝舒地人朱邑,廉明公正而不苛刻,受吏民敬爱,后入朝任大司农。下联说东汉南阳宛人朱晖,字文季,后官临淮太守,抑恶扬善,吏民畏爱。
婺源著氏;徽国流芳。
全联典出南宋朝时期的朱熹,婺源人,理学大家。逝世后谥昊“文”,追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
鹅湖世泽;鹿洞家声。
全联典出南宋朝时期的朱熹,曾讲学于江西鹅湖、白鹿洞两书院。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此联采用南宋朝朱熹,题的白鹿洞书联。
两朝天子;一代圣人。
此联为朱氏宗祠联。
五言通用联
鸾台夸气节;道院画禽鱼。
上联典出唐朝永城人朱敬则,字少连,官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下联典出清初画家朱耷,擅画水墨花卉禽鱼,工书法,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鹿洞春风暖;鹅湖化日长。
全联典自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侨居建州,曾任秘书阁修撰等职。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此联采用清初画家朱耷撰书联。
沛国源流远;紫阳世泽长。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国代古巷道,也是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
昔贤教学地;古洞闷淳风。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朱子祠联。
七言通用联
一统江山明社稷;四书精典宋圣贤。
上联典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朱熹,曾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集注》。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一统天。
此联采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撰书联。
汉室忠臣旌折槛;理学心源忆考亭。
上联典指西汉名臣朱云,他当年进谏,攀断殿槛,犹力奏不止。后,皇上下诏不修治断槛“以旌直臣”。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朱熹,考亭,朱熹侨居之地也。
夫人城原堪御寇;才女词几致贻讥。
上联典出东晋义阳平氏人朱序,字次伦,太元年间任梁州剌史,镇守襄阳。前秦军攻城,他率众固守,母亲韩氏率妇女补筑新城,号称“夫人城”。下联典出宋朝女作家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人。有诗集《断肠集》、词集《
展开
-
02-192020朱氏字辈汇总云南宣威朱氏字辈:“均铨法桢煜坤钟洛树烈增铭唐淳柄先诚华相福学昌信守肖配策俊恵万有祥”。 云南朱氏一支字辈:“南先东正少文秉开朝兴金玉恩哲玄安帮万世春”。
-
02-192020迁徙分布朱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一带。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西北)。
-
02-192020宗祠对联四言通用联 负荆勤读;折槛旌忠。 ——上联典出西汉吴县人朱买臣,字翁子,汉武帝时任会稽太守,后官主爵都尉、丞相长史。下联典出西汉平陵人朱云,字游,是一个正直而忠心的臣子。
-
02-192020朱明王朝嗣系字辈江苏南京太子朱标一系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
12-312019朱氏起源与得姓始祖朱氏起源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
07-252013朱红灯朱红灯(1862—1899),原名朱守财,朱占鳌,又名朱逢明,号天龙,山东泗水县柘沟镇宋家人。
-
07-252013朱明瑛朱明瑛原东方歌舞团演员,著名歌舞表演艺术家,1986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演员”称号。
-
07-252013朱明朱明,1967年10月21日出生于上海崇明岛,籍贯上海市崇明县港西镇,远宗江苏省句容市朱家巷朱氏。
-
07-252013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
-
07-252013朱敬则朱敬则(635~709) 唐朝大臣、史学家。字少连,河南永城人,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生。他好学,重节义,爱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