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姓
郁华(郁华)、郁黄(郁贡)、郁伯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江西,广东,云南、江苏
郁藻、郁继善、郁逢庆、郁松年
黎阳郡、鲁郡、太原府;黎阳堂、鲁国堂、胶东堂
郁禾、郁达夫
郁华(郁华)、郁黄(郁贡)、郁伯。
展开
山东郯城郁氏(郁氏)字辈:“□□树仁恒传家友万章”。
山东日照郁氏(郁氏)字辈:“传家有万章树德耐克昌本立福恩荣开启庆善翔”。
江苏新沂郁氏(郁氏)字辈:“广芝安爱庆恩光秉树连继宗传道德保守玉廷殿国瑞家昌汉恒培补泽乾一九开运迪汝其乃平年”。
江苏南京安福、湖南永顺郁氏(郁氏)字辈:“和光步国大德传家人文蔚启世代荣华”。
安徽天长郁氏(郁氏)字辈:祖宗培令泽,后世启昌宏,荣显家庭宝,经纬振乃邦
湖南湘西郁氏(郁氏)字辈:“大德传家人文蔚起”。
湖北武汉郁氏(郁氏)字辈:“文唯大光明万国绍学业百代定荣华”。
广西郁氏(郁氏)一支字辈:“炳恒昌学德文星显”。
广西郁氏(郁氏)一支字辈(百色):黎阳堂号,“黄东丹字文启朝国子学仕举明廷正在长洪久永兴凤高翔”
郁氏(郁氏)一支字辈:“天坤似钢光怀锡元慕泽”。
郁氏(郁氏)一支字辈:“锡汝树焕在锦洪桂柄堂”。
郁氏(郁氏)一支字辈:长春永远宗其道 万世恩龙谢庆昌。
展开
郁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已经与郁氏不分彼此,皆称郁氏(在台湾省有极少数人仍称郁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位,人口约四十五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宰相名叫郁黄,又被称为郁贡,自郁黄之后,便有了郁氏(郁氏)。
另据史籍《姓考》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大夫食采于郁邑,他的后代便以地名“郁”为姓氏。又据《姓氏五书》记载,西域有郁立国,其国人则以国名中的郁为姓氏。
两千多年来,郁氏(郁氏)族人不断繁衍壮大,并逐渐形成众多的支系。据历史文献考证,郁氏望族历史上出自于黎阳郡。位于富春江畔的浙江省富阳市,这里聚居着一支郁氏(郁氏)后裔,其祖上在南宋时期,以御医的身份从北方迁移到浙江,起初定居在余杭,后来又迁到萧山。绵延至第四世郁义安(郁义安)时,他携家人到富阳经商做生意,从而定居在富春江边,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
魏、晋时期,郁氏(郁氏)族人曾在今河南浚县繁衍昌盛,此地原属黎阳县,后隶黎阳郡,其与太原一样同为郁氏(郁氏)发展史上之重要郡望。
唐、宋以后,郁氏(郁氏)族人之繁衍重心已转移至南方,尤以华东为中心。
展开
郡望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朝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朝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朝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朝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朝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北宋朝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北宋朝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北宋朝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未,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浚县属大名府,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己丑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壬辰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明廷计吏;
宋代名医。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临淮人郁新,字敦本,洪武年间官户部度支主事,官至户部尚书。长于综理,精于计算,所作规划,都很完备。下联典指宋代人郁继善,医术精深,为一时所重。
书香门第;
宰相世家。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湖广副使用权郁文博,上海人。景泰进士。致仕归后,居万卷楼,丹铅校核不去手,尝校刊陶九成《说郛》一百二十卷。下联典指春秋时郁贡,世为鲁相,其后姓郁,郁贡为郁姓始祖之一。
七言通用联
少年能作五伦伦;
耆老身居万卷楼。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神童”郁植,字大木,太仓人。诸生,八岁应试,作《五伦论》,及长,研究古学,诗宗盛唐。下联典指明代湖广副使用权郁文博。
避席厌闻文字狱;
著书愿为稻梁谋。
——郁达夫撰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自题堂联。郁达无,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有《郁达夫散文集》等。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买书。
——郁达夫撰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郁达夫自题联。
八言通用联
万卷搜罗,题名雁塔;
九流妙术,秘得凤阳。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湖广副使用权郁文博。下联典指宋代名医郁继善,深于医术,为时所重。
展开
-
02-082020郁氏字辈汇总和平区郁氏字辈:家道延庆大启龙光锡寿增福万世鸿昌。 北辰区郁氏字辈:永世德殿庭和泰福振生玉秀峰林瑞家国贵贤英。
-
02-082020宗祠通用联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明廷计吏;宋代名医。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联
-
02-082020郡望堂号郡望堂号 郡望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
-
02-082020迁徙分布郁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已经与郁氏不分彼此,皆称郁氏(在台湾省有极少数人仍称郁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位,人口约四十五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
-
02-082020姓氏源流姓氏源流 郁姓源出有: 源出一 源于大禹之师郁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相传,远古时期大禹的老师叫郁华,就是郁华。郁华很有见识才能,大禹王称他为王师,虚心向他学习本领。因郁华在上古就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家族就很兴盛,接着这个姓氏就出了个神奇人物叫郁林,据说他后来修炼成了仙人。战国时期,
-
10-122013郁华郁华(1884—1939年),字曼陀,又字庆云,小名莲生,富阳县城满洲弄 (今达夫弄)人。16岁应童子试,府、道均列榜首,补博子弟子员。22岁,考取浙江省首批官费留学生,就读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继入法政大学专修法律。学成归国,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大理院推事,兼司法储才馆及朝阳大学教授。后任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军部拟委以要职,郁华闻讯,
-
10-122013郁贤皓郁贤皓1933年生,上海市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郁贤皓是《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中国李白研究》主编,《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等职。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已培养出博士十四名(含日本一名、台湾一名),硕士五名,海内外进修生八名。
-
10-122013郁剑郁剑,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国家艺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奖。代表作有《娘,这就是天安门》获93’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优秀奖、“母子情”全国摄影大奖赛二等奖、建国五十年天安门广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长寿果》获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勋条奖;《迷你菊》获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争香斗艳》入选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
10-122013郁建兴姓 名:郁建兴 职 称:教授(浙江大学) 研究方向: 1、地方政府管理与创新 2、公民社会与治理 3、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学术论文: (1)The Tension between Governance and State-building,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16,No.1,March 2011.
-
10-122013郁建兴郁建兴,汉族,1964年9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县土桥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父亲瘦弱矮小, 带有严重的胃病母亲患有眼疾,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草房里,家境十分贫寒。1971年,7岁的郁建兴在父母的鼓励下,进入靖江县土桥中心小学读书。郁建兴面对着生活的艰辛,他边学习,边干活,硬是靠着他的刻苦,成了全校优秀学生。在学校,郁建兴的数学成绩出类拔萃,解题思路敏捷,方法独特,深得老师的赏识,在同学中博得了“郁正确”的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