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姓
以先祖名字为氏
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
俞跗、俞征
河东郡、河间郡、吴兴郡、庐郡、江陵郡;流水堂、江陵堂
俞大纲、俞敏洪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小儿子。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又称为费滑,后被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釐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展开
西昌姜坡蒙古族俞氏字辈:“廷通海俊达镇龙潮承希良臣天腾可开学文德元启世秉忠志立品仁崇化正道永昌大恒怀光显长远明宗映相仕国嘉兆钦恩赐禄以万荣”。
安徽巢湖蒙古族俞氏字辈:“廷通祖宗信龙仲从再嘉拄国宜昌后文为应绍先发祥惟善泽勤学本家传建业光昭德存诚道义全”。
安徽庐州俞氏字辈:“书香恪守”。
浙江宁波俞氏字辈:“士日聪安木伯文洪起道仁瑞玉树增光志承祖烈功应昌芳智开善觉修治甘棠惟孝廉高雅正悠常廷显介福永康宁庄”。
浙江绍兴俞氏字辈:“宗大文良拱宏英承肇启先绪斯昌大兴人瑞邦家之光”。
广东黄公林俞氏字辈:“仁慈兴孝义承思大学初雍熙英俊裕培治朝九永业富荣祥瑞平安家士龙”。
甘肃武威俞氏字辈 :“新安珠孟仲鸣永廷得文维生业基存 天山兆瑞明景开国泰民安万年春”。
湖南新华俞氏字辈:“家政贤良”。
展开
隋唐以前,已有俞姓人在湖北繁衍,并有俞姓人越过长江,进入江东(至于俞林,可能其为古代少数民族人。今存,以备参考)。唐代武则天时,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一带)人俞文俊斗胆进言,称新丰之地无端冒出一座山来,是因武则天“女主居阳位”之故。此言激怒了武则天,于是就把他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俞姓的后裔也就由此到达了中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因此,中国南方的俞姓人氏,应该有很多都是这位俞文俊的后裔。根据《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等所载,俞姓地望分布有四,这些资料表明,在隋唐之际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长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并人丁兴旺,族大人众。进入宋代以后,俞姓突然光芒四射,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无籍贯外,其余均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人,其后之俞姓名人也以上述之地分布为众。明初,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天津等地。明清之际,俞姓仍以华东之地为众,但散居之地渐多。如今,俞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俞姓约占全国汉族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展开
郡望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间郡: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北魏时置郡,移治今河北省河间,献县。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俞柑,当为俞姓之始。望出河间。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辖境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937年,南唐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与清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废府及上元,以江宁县为省会。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宁于市郊。
堂号
俞姓主要堂号有:“流水堂”、“江陵堂”、“高山堂”、“春在堂”、“正气堂”、“思本堂”、“四公堂”等。
宗族特征:
1、俞姓虽早见于史,但宋代以前并不常见。
2、俞姓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地区,但随着交通发达,人口迁移,已经分布全国各地。
3、俞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俞姓入两广之早,更为他姓所不能比。
4、俞姓在哲学、医学、音律、书法、以及深层次文化研究等方面多才华横溢者,尤其是在医学和音律两个方面,似乎有着天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大将俞大猷也有著述《正气堂集》、《剑经》两书传世。
展开
系天俞跗;
源起江陵。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俞跗,黄帝时的良医。
跗医传世;
龙眠复生。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清代画家俞宗礼,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有“龙眠复生”之誉。
东南御寇;
精舍讲经。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字志辅,福建省晋江人,世袭晋军中百户,历任参将、总兵,因功进右都督。嘉靖年间,曾镇压琼州那燕黎族人民起义。倭寇侵扰东南时,他转战江浙闽粤,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特别是在浙江王江泾、福建兴化、广东梅丰等战役,尤其著名。著有《正气堂集》、《剑经》。下联典指清代学者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人,道光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研究经、子、小学,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能诗词,善对联;所作笔记,搜罗丰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资料。所著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朴学泰斗;
林屋山人。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学者愈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辞官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为当时朴学泰斗。所著《春在堂全集》,凡五百余卷。下联典指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俞琰,字玉吾,自号林屋山人,吴郡人。宋末即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志在山水;
意放林泉。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能从琴声中听出他所表达的起向。钟子期死后,他终生不再鼓琴。下联典说南宋吴兴人俞澄,字子清,光宗时官大理少卿。后放意于山水林泉,在浙江临安的浮玉山对面筑室,号为“无尘”,善画竹、石。
星溪十友;
河间四公。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婺源人俞靖,字宋佑,学以砺行,晚年号“西郊老人”,与朱松(朱熹的父亲,进士出身,官秘书省正字、司勋吏部郎,学者称“韦斋先生”,著有《韦斋集》)等人为“星溪十友”。下联典指明代濠人俞廷玉,元末与赵普胜在巢湖结寨,拥有一支水军。后归附太祖,因功官至佥枢密院事,攻安庆时战死,追封河间郡公。他三个儿子通海、通源、通渊都被封为公、侯。
一等家数;
百韵羡长;
展开
-
02-082020俞氏字辈汇总浙江省俞氏字辈 温州市俞氏字辈:宏腾应芝甫儒林,文国元秀山先连。 宁波市俞氏字辈:万张圣祖时显光远腾洋都宏发昌文云天开承后德忠思贵世国连芳。 杭州市俞氏字辈:远之国藩文元安永天正绍学焕宽上辅纯宗建启定洪大开勋才沛官龙章显瑞生金榜先占伦瀛万顺全。
-
02-082020宗祠对联宗祠对联 系天俞跗;源起江陵。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俞跗,黄帝时的良医。
-
02-082020俞姓名人俞姓名人 俞跗 据《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 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
02-082020姓氏起源姓氏起源 俞(Yú)姓源出有: 源流一 传统的说法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
-
08-032013绍兴斗门俞氏族谱有望解开梅县俞氏族谱的疑团南楚俞氏来自梅县俞氏。在康熙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间,梅县俞氏家族中的七位先祖迁到了湖南长沙、岳阳湘阴、宁乡、益阳等地,形成了现在的南楚俞氏家族。三百年后的今天,两地宗亲终于又联系到一起了。高兴过后,问题也出现了。粤湘两地族谱在五世祖的世编上产生了矛盾。五世祖兄弟三人,一居黄洞村,一居小密村,一居扶贵村。这小密村里却有两支俞氏族人,分别居在小密中心村和小密墩上。
-
08-032013俞卓伟俞卓伟,196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贵州省兴仁县卫生局局长、瑞金医院副院长。现任华东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健康教育学会副理事长,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医院管理文凭。
-
08-032013俞德浚俞德浚,园艺学家、植物分类学家、植物园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植物学考察、采集及分类研究。编著出版了《中国果树分类学》,为果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引种栽培奠定了基础。主编出版了《中国植物志》36、37、38卷,记载了已发现的中国全部蔷薇科植物,是国内外著名的蔷薇科植物分类专家。他创建了北京植物园,参加了国内10多个植物园的建园规划设计,为我国植物园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08-032013俞安期俞安期[明](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字羡长,初名策,字公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徒阳羡(今江苏宜兴),老于金陵(今南京)。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魁颜长身,才气蜂涌。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世贞,世贞为之延誉,名由是起,然竟以布衣终,亦工书。 安期有《寥寥集》四十卷,诗独占三十七卷;又有《唐类函》、《类苑琼英》、《启隽类函》等,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
08-032013俞大光俞大光 (1921.1.22- ) 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44年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毕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参加并审核、制定院军标、国军标和国家标准数十项。审定院科技丛书十余册。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著有《电工基础》和《电路及磁路》等,前者在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08-032013俞大猷俞大猷 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汉族,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