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姓
应叔
浙江、辽宁、河南
应劭、应玚、应詹、应昌期
汝南郡、颍川郡;汝南堂、颍川堂
应云卫、应宁
应姓始祖,为应侯,字伯爵,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出自雍妃)为应侯,尔后立国为应国(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襄城一带),并以鹰为族徽,子孙以国为姓。姬达更名为应叔,字儒林,号仁寿讳韩,即应氏太始祖。应叔等先祖们在应国历经350余年的治国安邦,创造了西周时期应国的辉煌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
辽宁瓦房店、普兰店,吉林东丰应氏字辈:
原派:“□□守天启选连时学希德长兴玉世文义万兆春”;
续派:官卓居京府,政明奉昊坤,金纯宜东岳,宗和秉佳昕”。
河南奉川应氏字辈:“云仍保遐裔昭弘祖成宪钦秉上养真硕德其源远嘉乐自天申为善由心劝山中景可怡水盛文思泮日月有光华星斗相连贯登高望益广庆祥求乃眷奕世永延长知得千与万念言君子人泰古静如见美哉金玉音时久必荣焕”。
重庆酉阳应氏字辈:“友朝知仕德文章洪轮坤国政启瑜炳卫光照祖先”。
山西山阴应氏字辈:“高升大文士廷世学春隆祥茂和启明肇秀福永显振”。
应氏一支字辈:“促文英燮材千曾端均齐良高恭敬浩久贵凤尧仁镐清枚煜坚惠澄振享培钰伦常克守德泽系长灵”。
江西省萍乡汝南应氏字辈:昌、明、益、盛、道、学、传、佳(现用,后面的有待补充。)
福建建宁县应氏字派是:昌。明。益。盛。道。学。传。家。先。绪。克。绍。兆。代。英。华。兴。茂。思。贤。福。泽。永。辉。
江西鄱阳应氏排行:“宁东怡悦性,恺征系伦俊,谱诏巨美尊,高士登台翰,忠臣赞治良,韶华超世彦,贵达仰隆光,文章伊古重,乾坤会浩扬,万国宗尧舜,群方贺禹汤,圣贤崇孔孟,德化乐周唐,韩耀家省复,献策上金銮,御玺宣魁伟,玉印选琅铘,豪杰新兴鼎,义礼定纲常,爵禄为卿相,才能朝帝乡
此排行表总共105个字,从31世祖宁一公始起,至今已经到29个字,表示已经繁衍至29代了。此排行表是宋朝嘉定年鄱阳应克中和鹰潭贵溪应梦武俱中进士,通信定稿的。距今有800年历史,两宗从此统一排行。”
山东青岛应氏字辈:敦宗睦孝义,诗书继世长,元兴本光大。
展开
应姓的分布:
“应”姓原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及项城市北50里、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永康市芝英镇及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贞东部及山东省蓬莱市鸭湾,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在外者,遍布国内各省。
1.辽宁普兰店: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子坦镇金山村应屯有应氏家族聚居。
2.吉林东丰: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东丰镇有应氏家族散居。
3.河南郾城:河南省郾城县黑龙潭镇老应等村应氏家族聚居,古称颍川,距应国墓地甚近,应氏嫡传,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之传说。
4.河南南阳:南阳市新野县上庄乡樊湾村有应氏家族聚居,族谱或已丢失。
应姓历史资料发掘地址:
1.滍阳应氏。滍阳,应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有西周应国贵族墓,发掘出大量文物。
2.南顿应氏。汉代有南顿应氏。南顿,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北50里。
3.大田里应氏。东晋时,应詹随晋元帝渡江而南,占籍于婺永。应詹有两个儿子,应诞留居江西宜黄,应玄随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里,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一带。尔后,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应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东部(原下各乡)、双庙乡及田市镇有大量应姓。
展开
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25—220)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嬴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后为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城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汉惠帝后改为郡,其时仍为国,至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地区。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及唐天宝、至德年间(742—758)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
堂号
应祖立有祖训:“天下应姓是一家,四海兄弟分堂立”!
汝南堂:也叫汝南第,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汉初,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当时的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择善堂:浙江省缙云县三溪乡西应村应氏祠堂,堂号为“择善堂”。语出《论语》。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燕翼堂: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应氏宗祠,堂号为“燕翼堂”。“燕翼”的意思,就是希望散居在各地的子孙们,都能像燕子回巢一样,回到祠堂,来看看祖先居住的地方。每年结合祭扫活动,都要举行对年满16岁青年进行"成人节"教育活动,向青年学生讲述前贤典型故事,介绍“燕翼堂”牌匾的来历,要求青年学生牢记祖训,不忘故里家乡。
报本堂:浙江省宁波市古慈城应氏宗祠,堂号为“报本堂”。
徵德堂: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应氏大祠堂,堂号为“徵德堂”,是祭祀芝英地区应氏祖先的场所。
展开
四言通用联
四字奇手;
三红秀才。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周书法家应用,江南人。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下联典指宋代诗人应子和,尝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时人谓为"三红"秀才。后登淳熙进士。
圣泉揽胜;
义庄勒名。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判官应象翁,字景则,黄岩人。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游,时称圣泉先生。延佑间历官昌国州判官,致仕。有《圣泉文集》等。下联典指元代学者应本仁,字本立,鄞人。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隐居城南,博学好施。尝规建义庄,又即其中为义塾。黄汲为纪其事于石,世称"应家馆"。
汉官定礼;
道院栖真。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汝南南顿人应劭,字仲远,少年时勤学博览,举孝廉,献帝时任泰心太守。献帝迁许,召他人京为袁绍军谋校尉,著《汉宫仪》十卷、《风俗通义》三十卷及《汉书集解音义》等。下联说唐代人应夷节,游天台山,栖居于道元院,相传尸解而成仙。
淮阳遗老
邺下奇才。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应曜,隐居在淮阳山中,高帝时与商山四皓(秦末东园公、由里先生、倚里季、夏黄公)同时被征召,只有应曜不到。当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下联典指汉末文学家应瑒,字德琏,应劭的侄子,与弟弟应璩(字休琏)、侄子应贞(应璩的儿子,字吉甫)都以文章著名,与孔融、陈琳齐名,同列"建安七子"。曹操曾征召他为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邺",曹操封魏公时所定的都城,在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才名并美;
卓荦不群。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应瑒以文学名,识治体,为"建安七子"之一。下联典指宋·应舜臣,少卓荦不羁,及长笃志向学。
千支共荣;
一脉相承。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关山分隔;
血脉相通。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五言通用联
居家称厚德;
为政有能声。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判官应振黼,字乡夫,性资敏慧,由岁贡任泗州判官,有能声;居家以厚德称。著有《纪年录》。
析居分异地;
溯源本同根。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
宗祖规模远;
儿孙绍述长。
——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
-
02-092020应氏字辈汇总兰州市应氏字辈:珍宗有本,家学重良。 天水市应氏字辈:金洪宗枝梦、从恩登大道,玉维世凤益,仕文化吉祥。 庆阳市应氏字辈:源开文运美 诗礼传家度... 懋志承先德。
-
02-092020姓氏名人历史名人 应曜 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
02-092020郡望堂号郡望堂号 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25—220)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
02-092020得姓始祖及迁徙分布得姓始祖 应姓始祖,为应侯,字伯爵,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出自雍妃)为应侯,尔后立国为应国(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襄城一带),并以鹰为族徽,子孙以国为姓。姬达更名为应叔,字儒林,号仁寿讳韩,即应氏太始祖。应叔等先祖们在应国历经350余年的治国安邦,创造了西周时期应国的辉煌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
02-092020应氏起源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新华区滍阳镇),称应侯,伯爵,建立了应国。
-
09-212013应圣康应圣康,教授。浙江鄞县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化学副博士学位。历任大连工学院教授、高分子材料系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专于高分子化学,从事阴离子聚合及聚合物微观结构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著有《共聚合原理》。他的硕士研究生王锦山博士是ATRP的发现者。ATRP是聚合史上唯一以中国人为主所发明的聚合方法.
-
09-212013应慈应慈(1873-1965),安徽歙县人,俗姓余,名铎,号振卿,法名应慈又名显亲,出生盐商之家,幼时天资聪慧,入私塾攻读四书五经,曾考中秀才,后弃儒学商于扬州,因悟生死无常,萌离俗出家之念。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朝礼普陀山遇明性禅师,晤谈甚契,遂披剃出家。先后研究《维摩经》、《法华经》、讲授《华严经》。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
09-212013应元岳应元岳,1896~1991年,浙江宁波人。1921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获美国康乃狄克州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24年,赴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研究内科学。翌年转赴英国伦敦热带医学和卫生学学院攻读热带病学。1926年回国后。任浙江绍兴福康医院内科医师。1927年在国内首次发现并诊断肺吸虫病。
-
09-212013应璩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今河南汝南东南)人。应玚之弟。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休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09-212013应贞应贞 [公元?年至二六九年]字吉甫,汝南人,应璩之子。生年不详,卒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谈论。正始中,夏侯玄名势甚盛。贞常在玄坐作五言诗,玄大嘉许。举高第,历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