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姓
言偃、韩桓叔
江苏、浙江、广西、北京、重庆
言茅、言友恂、言偃
汝南郡;汝南堂
待补
得姓始祖
言偃、韩桓叔。春秋时期,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一位很出色的学生叫言偃,字子游。后来的学者们考证,言偃就是言姓的始祖。据《万姓统谱》这本古书中说,言偃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吴人,也就是江南人。言偃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称为言氏。故言氏后人奉言偃为言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言 子:讳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史记》称吴人,今之常熟县,即故里也。下传至第六十一世孙寿孙,一名寿二,字德永,讳志学,于明洪武年间遭难由江南常州府无锡县迁徙湖广,生允达,达生质、平、美三子,质居龙头,平居龙口,龙口隶湘潭,龙头为(湘)潭善(化)接壤,美居茶陵,无所考。至第五代绍先,生六子,长及三四皆中绝,龙头二房支祖武鉴,五房支祖武巩,六房支祖武卓。绍斌长子武吁为龙口长房支祖,次子武诠为龙口二房支祖,三子武照为龙口三房支祖。
言寿孙:又名寿二,字德永,以先贤言子游第六十一世孙,明洪武年间自江苏常熟虞山迁湖广茶陵,再迁湘潭第三都宛在塘。是为湖南湘潭言氏始祖。
展开
湖南湘潭言氏字辈:“寿允……绍武承必以启(希)之世泮衍玉锡泽长荣茂修秉礼祖荫宗蕃系嗣兴起”。
江苏常州言氏字辈:“锡泽长荣茂修秉礼祖荫宗蕃系嗣兴起”。
展开
言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二十四位,望族出汝南郡、吴郡。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时期,孔子聚众讲学,他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一位很出色的学生叫言偃,字子游。后来的学者们考证,言偃就是言姓的始祖。据《万姓统谱》这本古书中说,言偃是“吴人”,也就是江南人,那么言姓大约是江南贵族的姓氏。言偃从江南到中原去求学,也真是精神可嘉。随后到战国时期,又产生一支言姓,是由韩国公族那儿产生的。言氏家族,发祥于江南地区,历史悠久,望居汝南郡(汉高帝置,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吴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一带。治所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今江苏省的南京市、昆山市、常熟市、常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绍兴市新昌县、杭州市,北京市,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天等县,湖南省的株洲市、茶陵县、湘潭市、长沙市,山西省的大同市,山东省的邹平县,台湾省的台北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言氏族人分布。
展开
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吴 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南朝陈国时期,改吴郡为吴州。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再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有苏州之称,并一直沿袭。另外,在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吴郡堂:以望立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汝南。
——佚名撰言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言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汉代循吏;
孔门文科。
——佚名撰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言宫,清廉恭顺,时为循吏。下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名人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引《论语》曰:“文学子游子夏。”
六言通用联
遍被弦歌雅化;
首居文学名科。
——佚名撰言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名人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习于文学,仕鲁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知澹台灭明贤而取之。
列汉代循良选;
冠孔门文学科。
——佚名撰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言宫事典。下联典指春秋吴·言偃事典。
七言通用联
户平知府饶政绩;
武城宰官识贤人。
——佚名撰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名宦言茅,邹平人,成化进士,博学多才,谨慎修身。任户平知府,颇存政绩。下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名人言偃事典。
列汉代循良之选;
冠孔门文学之科。
——佚名撰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人言宫,官县令,为政清廉而谨慎,有治绩,当时被称为循吏。下联典指春秋时吴国人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擅长文学。曾任武城宰,提倡以礼乐为教,境内有“弦歌之声”。
展开
-
04-092020迁徙分布言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二十四位,望族出汝南郡、吴郡。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
04-092020言氏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望出汝南。 ——佚名撰言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言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
04-092020郡望堂号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
04-092020言氏始祖言偃、韩桓叔。春秋时期,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一位很出色的学生叫言偃,字子游。后来的学者们考证,言偃就是言姓的始祖。据《万姓统谱》这本古书中说,言偃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吴人,也就是江南人。言偃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称为言氏。故言氏后人奉言偃为言姓的得姓始祖。
-
04-092020姓氏起源言姓,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纂》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偃,字子游。言偃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他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称为言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