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姓
召公奭
江西、山东、湖南、山西、河南、河北、四川
燕伋、燕达、燕肃
谷郡、范阳郡、吴兴郡;上谷堂、上谷堂、范阳堂、吴兴堂
燕文龙、燕鼎九
燕氏的得姓始祖是召公奭。周天子大封诸侯时,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北孙村先祖燕澄,字宪清,生于1486年,真定府人,妻李氏。明朝进士,正德九年(1506-1521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后任巡按陕西监察御史,子燕楫,生于1510年,明世宗年间进士,任刑部员外郎,孙兴龙,曾孙世成,世永,世贵,现19世。自九世立字辈,其字辈为:世、得、自、鸿、春、发、其、华、国、昌、永、继、浩、盛、恒、达、宗、荣、仲、兴、祖、耀、裕、家。
展开
燕姓最初发源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河南卫辉一带。后来其裔迁今河北涿县、怀来等地,并以此为中心向四方繁衍发展。
东晋十六国时,鲜卑族的慕容部曾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和北燕五个以燕为号的政权。虽然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但这些燕政权灭亡以后,其族各以燕为氏,形成了自然的民族融合,后来同化于汉族之中。
汉朝时期,有燕姓人家大规模迁徙南方。
宋朝时期,燕姓大约有52000人,约占全国人口0.07%,排在第一百七十位以后。燕姓主要分布在山东,约占全国燕姓人口的六成;其次分布于甘肃、河南、四川、浙江等地。
明朝时期,燕姓人急剧减少,大约有2万人,江西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南、山西、河南、河北、四川等地。
如今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其以山东等省为多。
展开
燕姓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
燕姓堂号
上谷堂:以望立堂。
范阳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召贤堂:战围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展开
四言通用联
燕国启姓;范阳阀阅。
——全联典指燕姓的郡望和源流。
用兵先爱;抚民以宽。
——上联用燕达用兵应以爱为先典故,下联典指燕善,宽以待民,以循良著称。
官荣亲卫;业授圣门。
——上联典指燕达善骑射,以材武选隶亲卫,下联典指孔子弟子燕伋。
兰征业梦;莲漏按时。
——上联典指春秋燕姞梦天授以兰而生穆公,下联典指宋·燕肃造莲花漏计时,分刻不差。
七言通用联
春秋圣门列高弟;永乐德化有循良。
——上联典指孔子得意弟子有燕伋,下联典指燕善,授武陵令,以循良称、擢太仆寺丞。
展开
-
04-092020姓氏名望《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燕姓历代名人27名,占总名人数0.059%,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百二十八位。燕姓的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1%;燕姓的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4%,并列排在第二百二十一位;燕姓的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26%,并列排在第二百六十位。
-
04-092020宗祠楹联燕国启姓;范阳阀阅。 ——全联典指燕姓的郡望和源流。
-
04-092020郡望堂号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
-
04-092020迁徙分布燕姓最初发源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河南卫辉一带。后来其裔迁今河北涿县、怀来等地,并以此为中心向四方繁衍发展。
-
04-092020燕氏源流燕姓,是一个多源流的中华姓氏。周朝姬姓召公奭封于北燕,后以国为氏;又南燕姞姓,黄帝之后,其国先亡,亦以为氏。此异姓而同氏者。望族出于上谷、范阳。燕姓最初发源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河南卫辉一带。汉朝时期,有燕姓人家大规模迁徙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