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姓
寻姓
山东、湖南
寻曾、寻相、寻祥甫
待补
寻淮洲、寻先仰
以国为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寻,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诸侯,曰:斟鄩氏,后为寒浞所灭,子孙因为寻氏”。正因亡国,便去邑为寻氏。《寻氏族谱》记载:“自羿、浞相继为乱,子孙失官。有以斟为氏者,有以灌为氏者,有以鄩为氏者。后去邑为寻氏。参之乐府于音叶征”。
展开
山东金乡辈分寻贵系:昌玉文克广之子言(延)传 。 (昌为17世)
山东梁山汶上辈分:寻富系 学百德尚俭 万年长如丰,“百”字是19世,2014年已有第26代如字辈人
湖南浏阳辈分:(二世起)志达思颜孟 名贤代继醇 英才逢盛世 道学本先民 孝友传家泽 诗书启后人 用能承祖绪 余庆自长新
95年六修家谱时已经发展到最低派为“诗”字辈,第二十六代。又新增二十派是:前绩昭日月、群豪贯古今、神州辉煌史、奉献报国心
山东费县辈分:(第九代起)思大,嘉春三复克,希化玉景怀,兴明增庆广,中道有之方,宗德延世泽,新绪继盛昌。
安徽明光辈分:一德自 双良果文护 仕本钟林秀 英华翠满庭 金玉和鸣后 尧天舜世长。
江苏淮安市盱眙辈分:世德其昌 国家之强 贻善来本 克宝延长
云南宣威辈分:文天开应日 国大自逢良 太(泰)昌盛世顺 伦定必元方
山东曲阜辈分:德士丙建康乐万年
铜川堡子上和张弯子辈分: 从康熙年代排起,传承今已经发展到13世。祖圣乃荣典 克益玉(生)文(振) 建功立业 增创博爱。
展开
寻开基地点并州(今太原)。其子孙一支迁山西荣河,一支迁往山东粱山县黑户庙乡寻那里村,一支迁安徽嘉山(明光市)和江苏盱眙附近,一支迁江西吉水”。为山西、安徽、山东、江西、湖南寻姓祖先。
姓氏分布
山东的济南、金乡、梁山、汶上、费县、曲阜、单县、萃县、荣成、济宁、潍坊等地均有寻姓人居住,其中,金乡、梁山、汶山、费县是省内寻姓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全国范围内寻姓主要分布于湖南的浏阳,山西的万荣县,安徽的明光,江苏的盱眙、陕西的蓝田、铜川等地。另外,在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广西、云南、台湾、香港等各地均有寻姓人分布,其中以湖南浏阳、山东为最多。
人口分布
寻姓在全国的总人数大概有8万左右,分布在各个地市,山东和湖南是寻姓人数最多的省份,“山东全省寻姓总人数超过12000人,其中金乡县寻姓人占全省寻姓人口的1/3还多,是探索研究山东寻姓族史的重点地区,另外梁山、汶山和费县是山东寻姓很密集的地区,其余散居在曲阜、单县、荣成、济宁、潍坊、济南等地的寻姓人大概有4000多。
展开
待补
展开
待补
展开
-
02-022020寻氏字辈汇总寻氏字辈 和平区寻氏字辈:凤永秀福振亚北辰区寻氏字辈:学永自有万,元风允应善开宗万世青,仁本景兆兴,红志德广瑞,子继永恒忠 河北区寻氏字辈:万亿兆京垓 稊尚可重国 元文景道长 正化兴贤良 广惠存余庆 延和宜致祥 仁义为师友 天理应得旺 好学希明圣 才能占朝纲 英武开基业 声通四海扬 建立启俊世 勋位增前光 怀远联宗谱 千载克同昌 书田传家训 清白门第芳 富贵多吉顺 忠孝福寿康
-
02-022020山东寻姓山东寻姓 聚集在金乡、梁山和汶上一带的同姓人都尊奉寻恭让为自己的先祖,是在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或1408年)由山西蒲州首先迁到山东梁山的。
-
02-022020社港寻氏社港寻氏 谱载寻氏自有夏斟鄩氏受封诸侯,子孙袭寻为氏。始祖祥甫公,后唐同光2年(924)由江西吉水县新江乡因世乱迁湘,开基于浏阳县莲溪乡玉田湾。传若干世,至元末衍为忠一等八房。
-
02-022020姓氏名人姓氏名人 寻曾:(生卒年代待考),字子贡,西晋惠帝时御史大夫。 寻相:(生卒年代待考),隋末山西太原府人,唐大将军。曾随隋末刘武周起义,以将略著时。
-
02-022020姓氏源流及分布姓氏源流 斟鄩氏,以国为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寻,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诸侯,曰:斟鄩氏,后为寒浞所灭,子孙因为寻氏”。正因亡国,便去邑为寻氏。《寻氏族谱》记载:“自羿、浞相继为乱,子孙失官。有以斟为氏者,有以灌为氏者,有以鄩为氏者。后去邑为寻氏。参之乐府于音叶征”。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