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辕(xuān yuán)姓
轩汝君、轩汝臣、轩汝义
北京、河南、辽宁
轩辕、轩輗、轩万春、轩世荣
上党郡、淮南郡;上党堂、淮南堂
轩辕轲、轩锡明、轩静渊、轩鸿瑞
轩汝君、轩汝臣、轩汝义:清雍正三年~乾隆八年(公元1725~1743年),于河北永平府玉田迁居辽西,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展开
湖南省轩辕氏字辈
长沙市轩辕氏字辈:历代希世百万忠良兴成尚志定国安帮。
邵阳市轩辕氏字辈:芳应奇维仁正兴天开大道起文明德胜石隆长昌泰永世荣宗辅朝廷。
常德市轩辕氏字辈:齐国笔造石为文学纪士魁明安邦可用立志朝廷光宗耀祖红远人家。
衡阳市轩辕氏字辈:明德光昭传世泽,贤才显赫振家声。
株洲市轩辕氏字辈:元亨利贞仁义礼智慈祥为怀刚大定志。
湘潭市轩辕氏字辈:国天理良兴伯。
永州市轩辕氏字辈:士成文学广道德敬传家。
岳阳市轩辕氏字辈:孝友承先泽诗书立显明。
怀化市轩辕氏字辈:开玉兴保有瑞永章本以孝纯修雅化学成腾道。
郴州市轩辕氏字辈:用学崇道,传之永世光其宗祠自登科第文艺定品家修克济存心以忠从政必惠性体清洁才德全备达应有功居为尚志积善长庆裕后攸宜若绳祖武万代安逸。
娄底市轩辕氏字辈:士子宣立志克振其家声为学勤经史必定登科名。
展开
原分布:
一、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札木沟村;
二、朝阳市朝阳县根德乡邱家村;
三、锦州市黑山县无梁殿镇轩三家村。
现分布:葫芦岛市龙港区、朝阳市、朝阳县、阜新市海洲区、彰武县、黑山县、新立屯、沈阳市、北京市,共有四五百人,一百五十多户,九代人。是为辽宁轩氏三祖。
迁徙传播
轩辕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四百三十一位门阀,如今人口约两万八千三百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7%左右。始祖汝君、汝臣、汝义于河北永平府玉田县迁居关东,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永平府:商孤竹国,春秋山戎肥子二国地明置永平府,清属直隶省,民国废。治所为今河北省卢龙县。
黑山县:向为辽宁省广宁县分管地,清光绪间析置镇安县,属辽宁省新民府,民国改今名,属辽宁辽沈道,县治附近有小黑山,故名,京奉铁路经之。
今河南省的新乡市、郑州市上街区、商丘市睢县、许昌市、新郑市、西华县、鹿邑县、太康县、扶沟县。
展开
郡望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淮南郡:汉朝曾置淮南国,治所在六安(今安徽六安),后改为郡,迁治至寿春(今安徽寿县)。曹魏政权时期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朝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朝时期为寿州寿春郡)。唐朝时期有淮南道,治所在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其郡境内;唐朝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宋朝时期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的分界在今安徽省凤阳、和县一带。
汝南郡: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25年―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堂号
上党堂:以望立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罗浮高隐;兴化贤名:上联典指唐朝东莞人轩辕集,居罗浮山为道士,百余岁容颜不老,曾著《太霞》十二篇。唐武宗召见,问他长生术,他答道:“杜绝声色,淡薄滋味,喜怒哀乐不动心,施德不偏。尧舜禹汤能长寿,也都是因为这些。”下联说唐朝人轩辕范,知兴化军,考绩被列为优等,上奏朝廷。
五言通用联
祖功泽百世;宗德润千秋: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正殿柱联。
纵横三万里;上下五千年: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诚心亭联。
七言通用联
广袤幅员三万里;悠长历史五千年: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正门联。
发展经济合必作;增进民主工与农: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一进门新撰砖柱联。
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祭亭联。
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诚心亭联。
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诚心亭联。
古柏千丛迎赤子;心香一炷祭黄陵: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新撰祭典用联。
十言通用联
拓土建邦,传四百兆胄裔;开物承务,启五千载文明: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联。
拓地建邦,垂衣裳以昭华胄;活人济世,辨医药而著内经: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联。
大哉!黄祖丰功洪德震中外;伟矣!民魂雄风浩气励古今: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联。
桥山永翠,钟灵毓秀传国脉;古柏长青,拔地擎天壮民魂: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联。
八百里青城,玉垒依然山色秀;五千年华夏,金瓯永固帝恩深: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古轩辕黄帝祠联。
赤子聚龙乡,万里寻根圆旧梦;神州迈虎步,亿民戴德开新元: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大门联。
十万万黄帝子孙,齐心共奔四化;五千年文明古国,寰宇同赞中华: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新撰祭典用联。
诚心向善,善始善终,善人善己;刻意为修,修德修志,修性修心: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诚心亭联。
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祭亭联。
经天地、顺时变,建中华重万代法式;正衣裳、叙人伦,造书契创千古文明: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庙祭台联。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古轩辕黄帝祠联。
止干戈,一海内,代神农,千古雄风犹在;旁日月,抚颛民,顺天纪,万年土德长存:陕西省黄陵县轩辕黄帝陵联。
轩辕黄帝开创民族文化,丰功伟绩永垂不朽;中华儿女继承先祖事业,爱国精神
展开
-
02-052020轩辕氏字辈汇总轩辕氏字辈 长沙市轩辕氏字辈:历代希世百万忠良兴成尚志定国安帮。 邵阳市轩辕氏字辈:芳应奇维仁正兴天开大道起文明德胜石隆长昌泰永世荣宗辅朝廷。 常德市轩辕氏字辈:齐国笔造石为文学纪士魁明安邦可用立志朝廷光宗耀祖红远人家。 衡阳市轩辕氏字辈:明德光昭传世泽,贤才显赫振家声
-
02-052020宗祠对联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罗浮高隐;兴化贤名。 ——上联典指唐朝东莞人轩辕集,居罗浮山为道士,百余岁容颜不老,曾著《太霞》十二篇。唐武宗召见,问他长生术,他答道:“杜绝声色,淡薄滋味,喜怒哀乐不动心,施德不偏。尧舜禹汤能长寿,也都是因为这些。”下联说唐朝人轩辕范,知兴化军,考绩被列为优等,上奏朝廷。
-
02-052020郡望堂号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
-
02-052020迁徙分布迁徙分布 轩辕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四百三十一位门阀,如今人口约两万八千三百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7%左右。始祖汝君、汝臣、汝义于河北永平府玉田县迁居关东,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
02-052020轩辕氏源流轩辕氏主要源流 按《国语》记载,少典氏娶有蟜氏(注:蟜,音jiǎo,古书上提到的一种虫,首见于《山海经》;有蟜氏是蜜蜂为图腾的部族,居住在平逢山)之女,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边长成,因而姓姬。
-
06-202020轩玉亭轩玉亭 (公元1947~今),河南临颍人。河南省豫剧二团,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
06-202020轩锡明轩锡明 (公元1949~今),笔名: 轩西明;河南桂颖人。
-
06-202020轩辕轲轩辕轲 1926年8月生,字敏毅,毕业于河南大学.河南省睢县人。
-
02-052020轩世荣轩世荣:(生卒年待考),字軏;辽西人氏,祖籍京东玉田。著名民国文人、书法家。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其书法笔势坚劲,能够
-
02-052020轩鸿瑞轩鸿瑞:(生卒年待考),号墨子,轩輗之后;河南鄢陵人。著名书法家。工真、草、隶、行,尤擅草。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