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吴姓
吴姓,中华姓氏,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吴姓最早起源于黄帝姬姓,古代吴姓主要分布于:陈留郡(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濮阳郡(今河南濮阳市),延陵郡(今江苏常州)。 吴姓在中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34%,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河南八省,又集中了41%。广东居住了吴姓总人口的8.5%,为吴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华南、华东、川鄂贵湘三大吴姓分布区。 吴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据2014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地区吴姓人口总数约为3200万人,排名第8位。
吴姓
太伯 仲雍
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海南
吴广、吴伯雄
延陵、濮阳、陈留、渤海、吴兴;延陵堂
吴邦国、吴官正
得姓始祖
太伯 仲雍 展开
字辈信息
广西桂平市盘古岭吴氏一支家谱字派:东、元、达、珍、祥、业、德、英、泰、广、文、章、华、世、昌、云、志、建、荣、帮、超、宗、智、勇、刚、伟、俊、新、宇、光。  注:自该支吴氏一世祖吴启东开始。        广西平南县官塘吴法佑支系统一字派:法、大、邦、志、道、朝、国、显、胜、景、仁、风、绍、履、荫、保、所、材、成、廷、孝、义、忠、良、建、业、光、宗、耀、祖、永、传、名。  注:自该支吴氏始祖吴法佑开始。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街吴氏一支字派:伦、国、家、有、义、培、祖、承、德、远。   注:从该支吴氏的中兴祖吴伦启、吴伦源开始。以上十字,周而复始。       广西柳城县东泉街吴氏吴斗南支系字辈:斗、汉、邦、臻、仁,杰、厚、开、寿、文,英、景、光、祖、德,善、美、继、宗、勋,伟、志、钦、承、绍,崇、谋、展、鸿、钧,贤、能、辉、世、泽,宏、远、振、家、声。      注:从该支吴氏先祖吴斗南开始。   广西来宾县莆田村吴氏一支家谱字派:邦、松、国、道、世、挺、丙、中、正、廷、之、宝、克、锦、其、勋、业、宗、公、祖、泽、长。 注:自该支吴氏始迁祖吴邦朝开始。        广西昭平县凤凰乡吴氏一支家谱字派:从、祖、应、之、宗,家、道、茂、周、功;仕、俊、润、玉、彩,声、宏、建、康、雄;光、景、新、色、瑞,基、业、万、世、丰;可、必、继、传、代,永、盛、益、兴、隆。     注:凤凰乡吴氏始迁祖吴元传三兄弟为“道”字辈。       展开
迁徙分布
秦汉时期 吴芮属吴征生这一支,父亲自楚迁居庐山。汉朝一统天下,分封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食邑3千户。自此,吴姓宗族中吴芮一支又自江西迁到湖南。 岭南吴霸,清《广东通志》载,吴霸字子公,西汉末年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人。吴霸先世是吴亡后迁到越国的吴王室贵族后代又随越人南迁的一支。汉昭帝时吴霸升任牂牁太守,牂牁郡在今贵州省西部。吴霸后裔兴旺。《广东通志》: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 三国时期 吴允承回迁吴郡奉祀先祖吴太伯三代之后,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吴 氏家族成为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治的国戚,孙策、孙权兄弟的母亲吴国太便出自吴郡吴氏。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至隋唐的七百余年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战争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因而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吴氏宗族也在南迁之列。据唐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记载,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据史料记载,吴氏子孙在江南分支开基的地方主要有今浙江的杭州、杭井、奉化、温州、临海、平阳、临安;江西的兴国、石杭;福建的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广东的潮州。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堂号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 源远堂 思敬堂 怡德堂 有秩堂 崇礼堂 让德堂 思让堂 均安堂 履成堂 德让堂 源德堂 树德堂 仁泽堂 世享堂 世笃堂 世让堂 永思堂 永怀堂 至德祠 孝言堂 孝敬堂 吴诒堂 奉先堂 尚德堂 怡清堂 治平堂 承先堂 思源堂 泉源堂 振宜堂 伦叙堂 纯修堂 报本堂 敬思堂 敦叙堂 敦伦堂 道生堂 渤海堂 瑞本堂 饴远堂 雍睦堂 义顺堂 源一堂 经远堂 德礼堂 澄澜堂 笃叙堂 泽远堂 济美堂 怀仁堂 宝诰堂 继述堂 观止堂 观乐堂 三让堂 敦厚堂 世德堂 自求堂 金陵堂 徐伦堂 敦行堂 槐庆堂 聚庆堂 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 思敬堂 崇礼堂 树德堂 世德堂 报本堂 敦伦堂  著存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宗祠楹联 世家第一,至德让三。 ——全联典自春秋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子昌(文王)。孔子称其有“至德”,《史记》列为世家第一。 延陵世泽,梅里家声。 ——全联典自春秋·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省武进)称“延陵季子”。泰伯让位而避于吴,住今江苏省无锡梅里。 延陵望族,廷尉名官。 ——上联典出春秋·吴季札。下联典出西汉·吴公,文帝时为河南太守,征为廷尉。尝荐贾谊于文帝,文帝召贾谊为博士。 治平称最,明体达用。 ——上联典自西汉·吴公,公正廉明,治平为天下第一。下联典自清·吴廷栋治学以明体达用为主。 治平称最,让德留芳。 ——上联典指西汉吴公。下联典指吴氏的来历。 宫女列阵,箫鸾成仙。 ——上联典出春秋·孙武以《兵法》教吴王宫女列战阵以显治军之能。下联典出唐·文箫与仙女吴彩鸾结为夫妇,双双成仙而去。 清操绝俗,画圣留名。 ——上联典出西晋·吴隐之任职各地,均著清操。下联典出唐·吴道子为著名画家,世人誉为“画圣”。 鹰扬虎视,剑气玉光。 ——上联典自三国·吴质,曹操赞其“鹰扬其体,虎视凤观”。下联典自明·吴伯宗,人称“玉光剑气,殆不可掩”。 五言通用宗祠楹联 八闽孝子裔,三让帝王家。 ——典用台湾省台南市吴氏大宗祠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