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氏
唐尧
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
陶渊明、陶弘景、陶行知、陶铸
济阳郡、浔阳郡、丹阳郡;五柳堂、爱菊堂、寸阴堂
陶德麟、陶哲轩
得姓始祖:唐尧
展开
湖北天门陶氏字辈:“英敏单方齐家治国文学武梁”。
湖北黄冈陶氏字辈:“耳从兴农顺月照大光明”。
湖北黄冈武穴陶氏字辈:“大启金纯秀光生玉太荣”
湖北汉川陶氏字辈:“忠正传家远修齐永世昌守成崇绍述作德启贤良”。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正先德安守”。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讲克明典……”
湖北襄阳陶氏字辈:“春永作化长继舒云传香”。
湖北南漳陶氏字辈:“伦常典礼茂德增容”。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茂守德维宏家正治”。
湖北孝昌陶氏字辈:“仁义道德守之则正”。
江西迁湖北陶氏字辈:“英敏端芳齐家治国文学武梁一朝朝廷百代永康”。
江苏南京陶氏字辈:“大德文昌盛世正本君心定家承庆尚伟祖永延长”。
江苏新沂陶氏字辈:“计红永昌……”
江苏高邮陶氏字辈:“长广殿凤正忠厚永久远传家万世昌”。
江苏江宁陶氏字辈:“德翟延鸿绪敬盛照文渊”。
展开
迁徙传播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
宋代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代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之地者。
如今,陶姓分布以安徽、江苏、湖北为多,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陶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陶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和南部向华中回迁成为陶姓迁移的主流。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国,后改为郡,治所在济阳(在河南省兰考东北),领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东北)诸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丹阳郡:
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古地名。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升为镇江府。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浔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展开
四言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新昌人陶复亨,字仁叔,南宋咸淳年间试补国学,元初为兴国军教授,以诗文著名,有《梅花百咏》。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山中宰相;耐久道人:
上联典指南朝梁国的陶弘景,武帝时,礼聘不出,朝廷有大事必咨询,故时有“山中宰相”之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陶凯,工诗,自号“耐久道人”。
门垂碧柳;手运乌甓:
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宅前植柳五株,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曾朝夕搬运百甓(砖)于斋内外,以励志勤力。
浔阳世泽;正字家声:
全联殿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为浔阳柴桑人。
截发易酒;运甓习劳:上联典指陶侃母截发易酒以待客,客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下联典指陶侃运甓励志。
五言
寸阴珍惜日;一刻爱春宵: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事典。
惜通万里外;人为三才中:全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礼、刑、户三部尚书陶谷,有“命掬雪水烹茶”事典。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此联为陶行知诗句联。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六言
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言
位显九州犹运甓;门栽五柳乐归耕:华阳洞中谘国事;桃花源里可耕田:
两江总督济百姓;八州军事惜寸阴
望重百梅称韵士;名高五柳傲羲皇:
正义终能除大敌;丹心永照著鸿章:
八言及以上
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鸾胶待续,聊写相思:上联典指周朝鲁国陶婴。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陶谷。
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不忘先祖之风,门栽五柳;应勉后昆以学,诗咏百梅: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陶楼陶氏宗祠联。
母贤截发延宾,令子得八州都督;腰直弃官归隐,吾家有五柳高风: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老鹳嘴陶氏宗祠联。
展开
-
02-222020陶氏字辈汇总重庆万州陶氏字辈:“启明貌守得维宏家镇制”。 重庆万盛、南川南坪陶氏字辈:“启光明正大银登富贵顺志利全星宣文学”。 重庆忠县陶氏字辈:“有文应希世用”。
-
02-222020陶氏名望古代名人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名将,大司马,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惜时如金,主政广州时,朝夕运躄,以励其志,为人称道。
-
01-062020宗祠对联四言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 ——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新昌人陶复亨,字仁叔,南宋咸淳年间试补国学,元初为兴国军教授,以诗文著名,有《梅花百咏》。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
-
01-062020迁徙分布迁徙传播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
-
01-062020陶氏起源陶氏起源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 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
-
07-302013陶希圣
-
07-302013陶诗言陶诗言(1918年8月12日-2012年12月17日),气象学家、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
07-302013陶璐娜陶璐娜1992年进上海队,师从教练谢其乔。1995年进入国家队。后因成绩进步不大,被退回上海队。
-
07-302013陶孟和陶孟和,原名履恭。社会学家。祖籍浙江绍兴,1887年11月5日生于天津。他从1949年10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60年4月,赴上海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会议,未及会议召开,因病于17日去世。
-
07-302013陶母湛氏陶母湛氏(243—318),是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之曾祖)的母亲,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