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氏
随会
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
隋世昌、隋宝、隋赟、隋良辅
清河郡;清河堂、致和堂
隋树森、隋永举、隋福军
得姓始祖
随会。即士会,字季,春秋时晋国上卿。
其先为帝尧裔孙刘累,刘累之裔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罪见杀,其子隰叔亡晋。隰叔有曾孙名士会,因食邑在随、范(今河南范县东南20里),故又称随会、范会、随季。晋襄公死,他奉命使秦,迎立公子雍,旋又为晋所拒,羁留秦国。后归晋,仍将上军。邲(今河南荥阳北)战役中,因预有戒备,得以不败。景公七年(前五九三年),因屡攻赤狄,论功升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其后有隋姓,隋代时大都随惯例改为隋姓,为后世隋姓人之主体,故后世隋姓大多尊随会为隋姓始祖。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如今,隋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隋姓人口的73%。
隋姓是由随姓分化而来的姓氏,姓氏原作“随”,后改为隋。相传早在女娲开天辟地时,就有一个名为随的人,他的后代就以随为姓。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随国,侯爵,为周诸侯国之一。周未,并于楚,原随国贵族有人以随为姓。另外,春时战国时,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孙士会在晋国担任士大夫职务,以随为食邑,史称随会。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东,子孙留居于此,也姓随。至隋朝初年,上述三支随姓人大都随例改为隋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隋姓主体。
除从随姓分化而来外,隋姓还有自己的血统本源。早在汉代时,就有一位名为隋昱的人名载史籍,于东汉初年官至五原太守,其姓氏的来源显然另有所出。另外在明代,将军王骥远征麓川(治所在今云南腾冲一带),后又在当地任职。原土著居民请求他赐给像汉人一样的姓氏,他便以怕、刀、剁三姓相于。后来,以怕为姓的人因姓氏读音不雅,改为与怕字字形相近的隋姓,从而成为隋姓中的一员。至于在当代,除汉族以外,满、蒙等民族也都有人以隋为姓。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清河郡——汉代置郡。治所在清阳(故城在今河北清河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堂号
清河堂
致和堂
展开
待补
展开
-
04-112020得姓始祖得姓始祖 随会。即士会,字季,春秋时晋国上卿。
-
04-112020随姓宗族相关随姓宗族相关1.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2.隋姓历史名人鲜少。
-
04-112020迁徙分布如今,隋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隋姓人口的73%。
-
04-112020随姓起源演变随姓起源演变一、出自姬姓。春秋时随国(故址在今湖北省随县南),也称隋,姬姓侯爵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隋文帝原封于随,隋灭于唐,后代遂分为随、隋二姓。姬姓隋氏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
-
04-112020姓氏介绍隋姓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有一个特出,就是随姓族人和隋朝皇族没有任何血源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