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氏
皋陶
四川、湖南、江西、湖北
舒元舆、舒邵
京兆郡、平阳郡;京兆堂、平阳堂
舒庆春
得姓始祖
皋陶 :传说中的少氏支裔,东夷部族首领之一。活动据点在奄(今山东曲阜)。虞舜时,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狱官之长),以正直著称。禹继舜位后,继续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并将皋陶的后代封于舒,建立舒国,为子爵,世称舒子。舒子平时,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最后又被楚国灭亡。失国后的舒国子孙为了不忘故国,遂以国名为氏,称舒姓。他们尊皋陶为其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舒元舆、舒继宗、舒惟贞:舒元舆为一世祖(唐),第十二世孙继宗,任赤需太守,其子惟贞迁居永南白雁村。是为永川舒氏始祖。
舒 绰、舒 琅、舒世嗣:舒绰,隋时自北方迁至东阳之斯孝乡,第十九世孙琅,自东阳号迁永康之永实;三十三世孙世嗣,明中叶由永康迁东阳之双岩,是为双岩之始迁祖。
舒茂先、舒时轴:宋时由信州迁南昌,始迁祖时轴,茂先十九世孙,明万历间自南昌迁湘潭。是为湘张潭壹舒氏始祖。
舒□□:庄桥舒氏,相传迁自奉化,后分东西南北四房。是为浙江慈溪庄桥舒氏始祖。
舒 恒、舒怒四:唐贞元间自婺州迁歙之舒恒为一世祖。第十五世怒四,宋绍兴中自歙西迁绩溪华阳。是为华阳舒氏始祖。
舒德兴:唐僖宗时因战乱迁居黟东屏山长宁里。是为贵州舒氏始祖。
展开
江西抚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yao邦。
江西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yao邦。
江西赣州于都县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家传世、文章定yao邦。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妈妈乡石垭村一组,湖北孝感迁来: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良国,高洪永太昌。
四川雅安名山车岭舒弯: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四川仁寿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现载忠成全美道继绩作良仁盛世奇才会忻逢景荣昌赛洪昭达度孝友焕洪彰”。
四川舒氏字辈:贤天廷子衷,正德永世隆。
四川雅安舒氏字辈:“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辈:“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良国高洪永太昌”。
重庆彭水舒氏字辈:忠孔必应达仕如龙绍祖辉登佑廷俊朝顺首自清 民胜永成正尊孟高为能文学万代兴开科显光荣长红方大定春美广秀景贤安天国庆克启平全仁
辽宁部分地区舒氏字辈: 丙(秉)正培基大尊敬(经)世业龙青春(心存)立德厚道峻寿恩鸿(宏)
陕西安康舒氏字辈:“盛世光祖德基业兆永昌少幼成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苏灌南舒氏字辈:“国庭德生强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风洪门”。
江西上饶鄱阳饶埠舒家村舒氏字辈:弘兴祖德兆荣昌,茂胜锦运吉信强。
江西于都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家传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抚州、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安徽黟县舒氏字辈:“立朝尊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常公道梦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辈:“益有良善玉持志为岳仁富贵双全兆”。
河南鹿邑舒氏字辈:"明成同金连爱意淇群圆雷琼靖照圣国远胡章英“。
重庆奉节舒氏字辈:“光明正大,世代永昌,宏运少启,德业已张。后续字派:孝友传家,继守一方,和绪吉太,天锡其强,培成根本,元裕忠良,文笔先进,少学显扬,新发茂胜,祖泽益常。”
贵州湄潭舒氏字辈:“文登丹明仕,国战才德贤;永开洪亮木,长起太平年;万代辉光映,千秋福禄年;孤行星朗月,灿烂照青天。”
展开
迁徙分布
舒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六位,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2%左右。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国灭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复国后的舒国再次被楚国灭亡。此后之舒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均以安徽庐江为其繁衍的中心,后逐渐昌盛为舒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庐江。并有舒姓子孙逐渐播迁于当时楚国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带。
始皇统一六国,不久又为高祖刘邦所灭,秦汉均为统一的国家,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孙迁居该地,并逐渐兴旺昌盛起来,因该地长期属京兆郡,故后世舒姓子孙有以京兆为其郡望堂号的。以后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后来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东汉时,舒姓才有人散见于史册,其中的东汉义士舒邵兄弟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三国时,陈留人舒燮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避居江南之舒姓渐多,并与原居于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开始成为南方大姓之一。此际,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渐多。
展开
郡望
京兆郡: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至华县一带。
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
邓城: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虞江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紫阳堂:以望立堂。
京北堂:以望立堂。
巨鹿堂:以望立堂,亦称钜鹿堂。
阆风堂:宋朝时,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灭亡后,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读书于阆风台,著有《阆风集》二百余卷传世。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
源出春秋。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泽;
恩信家声。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舒泰,官武冈州同知,抚以恩信,民皆悦服。
明经教授;
忠孝状元。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德兴廉吏;
元质教官。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工牡丹赋;
成钓台诗。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策筹文武;
学受紫阳。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牡丹音容在;
棠棣义气深。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卷帘引瑶玉;
灭烛临霜墀。
——舒元舆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明安抗英称果毅;
伯雄平准号文襄。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报国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义著春秋。
——舒庆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1899-1960)自题联。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拚八凑文。
——舒庆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自题联。
吟杏苑春风,名荣先代;
作牡丹佳赋,才冠唐朝。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状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进士第一,授编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事典。
展开
-
01-042020舒氏字辈汇总舒氏字辈 长沙市舒氏字辈:祥良智治永真丹诚中友其光于德兴应立景显裕教义从先训武威斯琪长华国新隆昌 邵阳市舒氏字辈:富正荣朝万,汉高仲明藏,柱文再显廷,石富隆
-
01-042020宗祠对联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源出春秋。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
01-042020得姓始祖得姓始祖 皋陶:传说中的少氏支裔,东夷部族首领之一。活动据点在奄(今山东曲阜)。虞舜时,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狱官之长),以正直著称。禹继舜位后,继续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并将皋陶的后代封于舒,建立舒国,为子爵,世称舒子。舒子平时,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最后又被楚国灭亡。失国后的舒国子孙为了不忘故国,遂以国名为氏,称舒姓。他们尊皋陶为其得姓始祖。
-
01-042020舒氏起源舒氏起源 舒(shū)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国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姬发在灭殷商后,在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的封国,皆为子爵小诸侯国。
-
03-072014老舍是姓老?姓舍?老舍是姓老?姓舍?原来不是如此,老舍原来舒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