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氏
疎广
全国皆有分布,尤以江苏、安徽等省较多
束晳、束云章
河南郡、南阳郡;河南堂、南阳堂、补经堂
束旦生、束星北
得姓始祖:疎广
展开
河南项城束氏字辈:培希子松盛,至兆汝本然,唐钦鸿楷照,增镇法乐天。
安徽舒城束氏字辈:玉志克学,永庆传家宝。
江苏兴化、盐城束氏字辈:子时文定远,富继应有余,诗礼成本大,天加华必长,方正传裔厚,可是在同仁,颜章绍盛举,荣山庆广生。
安徽庐江束氏字辈:大广宗成,裕志克学,仁义礼智信。
江西九江束氏字辈:斯时应自昌,国德日延长。
安徽桐城枞阳疏束氏:斯时应自昌,国德日延长, 仁义礼智信 (十一世 - 二十五世)
安徽合肥束氏字辈:元仕为从道,开明建得中。
安徽无为束氏字辈:业德日言昌,仁智礼志信
江苏丹阳束氏字辈;成有国
江苏泗阳来安束氏与淮安市淮阴区蒋集束氏一样,属于补诗堂,字辈:文以林其名,立可久纯。
展开
迁徙分布
束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载于《百家姓》第255位。束姓起源于古代战国时,和颐姓等一起派生出的,当时属于皇家姓氏。齐国田氏疏族,很昌盛,他们是束姓较早的起源。后来到了西汉时,博士疎广是当时有名的贤大夫,他就是齐国时候疎族的后代。他的曾孙叫孟达,为了避王莽之难,从东海一带迁居到阳平(今山东省境内,一说迁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迁居以后,就去疋改疎姓为束姓,此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在全国皆有分布,尤以江苏、安徽等省较多。
展开
郡望
河南郡:汉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阳郡:设置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堂号
束姓的主要堂号有:“河南堂”、“南阳堂”、“补经堂”等。
展开
四言
水防熄火;自俭代租
——李文郑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境皆熄火;民颂长生。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补经世泽;知足家声。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束氏宗祠“补经堂”堂联。
七言
广徵博士传名远;万载县官享誉高。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后人犹钦酹月图;先辈早辨汲冢书。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勤民至甘霖之沛;好学作补亡之诗。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内指晋·束皙事典。
十言以上
诚感神明,咸歌黍稷之盛;才储博洽,独识蝌蚪之文。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遵太傅嘉言,知足轻财无耻辱;仰尚书博学,随疑分释阐精微。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
-
01-042020束氏字辈汇总束氏字辈 江北区束氏字辈:国首之金义;永文正朝刚;忠孝开基远;言科久坐邦。 渝北区束氏字辈:开国成家远,顺启茂永长。
-
01-042020束氏名人束氏名人 疎广 西汉臣。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字仲翁。明《春秋》,宣帝时征为博士,为太子大傅,居五岁,以老辞。宣帝与太子赠遗甚厚,而他尽散送诸故旧,不治田产,或劝学子孙计,他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疏广著有《疏氏春秋》,见《儒林传》,《艺文志》未载。
-
09-152013束氏何来——束氏姓氏起源简述在我国每个姓都有它的产生、繁衍和演变的过程,光一个姓氏就能说出许许多多内涵丰富的典故故事,姓氏文化也是我国的文化之一。 束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系外姓,然于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55席。其发祥地为南阳郡(河南省南阳县)。 束(Shù)姓源流纯正,源出处有一: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束之成姓,发端于疎,起源于猗,其先祖乃虞舜之后。
-
06-242013束氏由来相传海内无二束,田、疏、束三姓皆同出一脉束氏由来相传海内无二束,田、疏、束三姓皆同出一脉。
-
06-242013束姓典故趣事——富贵三城束束姓典故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