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氏
石碏、公子段、公子丰、石作蜀、石勒、石敬瑭、石处温
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
石勒、石作蜀、石达开
武威郡、渤海郡、平原郡;武威堂、渤海堂、平原堂
石元春、石学鸿、石玉林
得姓始祖
石碏、公子段、公子丰、石作蜀、石勒、石敬瑭、石处温。
展开
江西乐平石氏字辈:“钟秀琼瑶品光联奎必香声名扬海宇万代永传芳”。
辽宁盘锦石氏字辈:“永林斗万凤玉,孝忠成家大业兴”。
辽宁铁岭石氏字辈:“家清洪业广永”。
江苏淮阴石氏字辈:“连国应如……”
石氏一支字辈:“长峰明宝廷荣”。
石氏一支字辈:“文必廷正国至应永家邦忠厚成大德仁义定卓宏成志本大教义”。
石氏一支字辈:“等级成生宝守为可学令”。
甘肃合水石氏字辈:“廷道步广虎……”
山东高青县石氏字辈:云汝朝保会(庆)连方{十六世-----二十二世}
江苏泗阳石氏字辈:玥朝 延绪应永 含文在毓 元宝庆养 为学志善 广成其家 如有开科 时道乃昌 安民和众 功德济世
展开
迁徙分布
石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7%左右。
距今约两千多年以前,在石碏大义灭亲的贡献之后,他们一家人长期在卫国飞黄腾达,世代子孙都贵为大夫。由此可见,石氏族人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河南北部一带。
以卫国为源地的石氏族人,其最初的播迁方向就是现在的山东,山东与河南相邻,又是原鲁国之域,准确地说,在卫公子姬州吁弑其君后,石氏族人已有在鲁国活动的身影。
秦、汉两朝以前,石氏族人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
汉朝时期,石氏族人已播迁至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境的黄河以北地区,并很快成为石氏族人早期的繁衍中心。
展开
郡望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
上党郡:战国时期韩国置郡,秦国灭韩国后承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汉朝时期移治到长子(今山西长子),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沁水东部地区即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平原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徂徕堂:以望立堂。宋朝石介,山东省徂徕山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其先祖唐末由山东乐陵迁至兖州奉符云亭里商王村(今山东泰安徂徕镇桥沟村)。150年间“富于粟,豪于乡里”。石介叔伯兄弟21人分16院。人口约30万,主要分布于山东中南部和江苏中北部等地区。
六顺堂:以得姓始祖石碏的教诲立堂。详《左传》隐公三年。
展开
四言通用联
传载纯臣(指石碏大义灭亲);
诗歌圣德(指石介著诗抨击时弊)。
风为世表(指石姓名人石富);
道重人师(指石介的事典)。
七言通用联
万古风流传阀阅;
一时文章藻满江关(孙寄龛赠石子韩联)。
芙蓉仙主耽诗酒;
金谷家声迈等伦(赠石姓名人联)。
能视益州同骨肉;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明(北宋文学家石延年自题联)。
雪里松芝夺凡艳;
秋影楼台悟化机(清代山东按察使石韫玉撰书联)。
饶雄辩以折衷堪承使命(宋代名士石昌言的事典);
谏义方而善教足为典型(春秋卫国大夫石碏的事典)。
洗厕衣孝从天性(汉代郎中令石建,以孝闻名);
作锦帐富赛王侯(晋代荆州刺史石崇的事典)。
八公同日源流远;
万石名家传世久(“八公同日”,指司马炎建晋后,爵封功臣,一天内竟封了八个“公”,其中有大司马石苞,石姓人对此引以为自豪)。
八言通用联
父子同朝禄享万石;
兄弟合德名垂千秋。
父为卿子亦卿相;
兄作刺史弟亦刺史。
传家有道仪型早垂万石;
文诗寓兴品格素重三豪(以上三幅楹联,为河南偃师邙岭乡东蔡庄石氏家祠宗轴联。“三豪”指石姓历史上的三位名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唐朝的石洪、宋朝文学家石曼卿)。
展开
-
06-212020石姓宗祠通用联传载纯臣(指石碏大义灭亲); 诗歌圣德(指石介著诗抨击时弊)。
-
01-042020郡望堂号郡望堂号 郡望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
01-042020迁徙分布迁徙分布 石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7%左右。 距今约两千多年以前,在石碏大义灭亲的贡献之后,他们一家人长期在卫国飞黄腾达,世代子孙都贵为大夫。由此可见,石氏族人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河南北部一带。
-
01-042020石氏起源石氏起源 石(shí)姓源出有: 源出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记载,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国,世为卫大夫。战国史学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后世君
-
01-042020石氏字辈汇总石氏字辈 郑州市石氏字辈:先德润漳沛然光显国泰。 南阳市石氏字辈:妙兴轸文太伯万应家廷之维光显祖必学振宏声敦良昌祚永世德懋长春诗礼承先绪宽和启后昆典型遵孔孟风范绍颜曾克勤宜立本尚俭养廉清创业开广宇修齐致治平。
-
08-142013石作蜀春秋冀县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自幼好学,跋涉万里,就学孔子门下,为七十二弟子之一。学成返乡,传播儒学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
-
08-142013石泰石泰(公元1022 ---1158) 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北宋末南宋初常州(今属江苏)人。以缝纫为业,自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师从张伯端学习金丹大道,后救济贫弱,传道于薛道光。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仙逝,世寿一百三十七岁。南宗第二代传人,世称“南五祖”之二。
-
08-142013石挥石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
-
08-142013石宪章石宪章,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擅长榜书,被称为长安榜书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东方文化艺术书画部委员;政协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西安市文联荣誉委员。曾两次赴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表演,并接受采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08-142013石玉昆石玉昆, 字振之,号问竹主人,天津人。大约出生在乾隆末期,也有研究者推断“石氏的生年, 最迟也应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前”。主要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当时也有人称其为石先生或石三爷。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 有关石玉昆的记载多集中在其成名之后。生活在乾隆至道光时期的富查贵庆曾有一首专门吟颂石玉昆的诗, 其诗序云:“石生玉昆, 工柳敬亭之技, 有盛名者近二十年。” 据披露这首诗的吴英华、吴绍英介绍 ,“从这首诗在诗集中的排列顺序看, 它当作于道光十七年以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