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氏
神农氏
山东、江苏、安徽
沙世坚、沙玉、沙书玉
汝南、东莞;汝南堂、东莞堂、济民堂
沙玉清、沙千里
得姓始祖
神农氏。从《万姓统谱》和《百家姓考略》两书记载考证,沙氏系出沙随氏,源于百济国,百济国是建于东汉年间,位于朝鲜半岛的一个古国。汉朝时有一名为沙公穆的人,他的后世子孙去公以沙为氏。至唐高宗时即距今1300年前,百济被大唐皇朝所灭,百济人也就变成了中国人,百济的沙氏,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中国的一个姓氏。不过,长久以来,出现于中国历史的许多外来姓氏之中,以沙为姓,实际上并非仅有来自百济国的那一支,另外几支来自夏姓,像沙吒氏、沙陀氏、沙 氏等。由此看来,中国的沙氏家族组织相当复杂,有的是来自东北的百济国子孙,有的是来自北方鲜卑族(沙陀氏)之后,也有的是来自西北的突厥族(沙 金氏)之裔。沙氏后人奉神农氏为沙姓的始祖。
展开
和平区沙氏字辈:如克成善统,绳先循法成懋昭垂嘉猷,立功以秀英至德从让起,家声世相传谟烈方策在,继述可光前。
北辰区沙氏字辈:浩翰德碧仲,人才文仕通;祠依少忠义,学达永昌隆。
河北区沙氏字辈:绍学文永恒,法体青和瑞,祥广万世春。
河西区沙氏字辈:恐世远系湮,宗淆派混,谨录字派,后人依次论名,永垂不朽!方克庭国之兴家法守子长生文才盛尽有名百世传宗祖荣。
西青区沙氏字辈:怀振中洪家道文明泽继先祖灵光普程仁义礼智玉成华章功德传世万代恒昌。
津南区沙氏字辈:子朝春九侠景克允茂凤家守明增业绍先志广大新续。
东丽区沙氏字辈:世德学永玉宝洪世更昌恩佩招国志文章。
武清区沙氏字辈:懿念成宗四长怀士首春永立唯修德广培友道才。
宝坻区沙氏字辈:克德庆长富贵荣华。
红桥区沙氏字辈:潼川府闫氏共20辈永卓弘书澧品仲禹乾高安兴中成美甫锡志龙朝。
大港区沙氏字辈:士为川占广,怀西一振成。
展开
迁徙分布
沙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二位,人口约四十五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早在上古时,相传神农氏有夙沙部落,他的后代就以“沙”作为姓氏的。周代宋国的始皇名微子启,他的后代中就有以沙为姓氏的。另外,古时诸侯国的君主若失去侯国后,惯例会被称为“公沙”,这些侯国君主的后代中可能会为了纪念失去的国度,而改姓为沙氏。在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被封于一个名为沙(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的地方,他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氏,称为沙氏。沙姓望族居东莞郡(今山东省沂水一带)、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60里),安徽霍邱等地也有分布。
展开
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晋朝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从此后世所称“东莞”皆指广东沿海的东莞。
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东莞堂:以望立堂。
济民堂:明时沙玉,当涉县知县,顾虑到老百姓没有恒产(固定的财产),就设宴请富农,亲自问他们定借款合同,借来钱交贫民买耕牛农具,督促百姓治病,男劳力种一亩菜备荒。结果涉县百姓家家不愁吃穿。在庄稼熟的时候,他亲自下乡督促昼夜收割。还没割完,飞蝗大至,邻县的庄稼都被吃光,涉县得到保全。
展开
四言
望出东莞;
源自炎臣。
——佚名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沙姓的郡望和源流。
汝南世济;
东莞家声。
——佚名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沙姓的郡望。据《姓氏考略》中记载:沙姓望出东莞、汝南。
汝南望族;
东莞华宗。
——佚名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云州节度;
宜邑使君。
——佚名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沙彦珣,官云州节度使,立有战功。下联典指宋代人沙世坚,以武勇著称,曾守宜州。
五言
点俗哪能染;
纤埃迥莫侵。
——清·沙神芝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沙神芝自题联。
八言
宜邑使君,素称骁勇;
云州节度,独著战功。
——佚名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沙世坚为宜州守,以勇武著称。下联典指唐·沙彦珣,为云州节度使。
劝农勤耕,涉黎得保;
办学兴教,县民无忧。
——佚名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涉县知县沙玉,历民备耕抢收,涉民丰衣足食。尝于禾稼熟时,督民昼收获,未毕,飞蝗大至,邻邑禾食尽,涉民得保全。下联典指明代新城知县沙良佐,廉慎爱民,笃于学校,未几,人足衣食,庭无讼者,百姓戴之。 气度恂恂,风流名将;
襟怀落落,旷达高人。
——佚名撰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不名将沙金威。下联典指晋代人名士沙门。
展开
-
01-042020沙氏起源沙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神农氏炎帝之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炎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个臣子叫夙沙氏。周简王姬夷十五年(公元前571年),“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这位得到了牛、马就退兵的齐国大夫夙沙卫,就是夙沙氏的后裔子孙,后来成为太子姜光的少傅。
-
01-042020沙氏字辈汇总沙氏字辈 和平区沙氏字辈:如克成善统,绳先循法成懋昭垂嘉猷,立功以秀英至德从让起,家声世相传谟烈方策在,继述可光前。 北辰区沙氏字辈:浩翰德碧仲,人才文仕通;祠依少忠义,学达永昌隆。
-
09-152013回族沙氏家族源流概述回族沙氏,是回族中的大姓,为“回回十三姓”之一,故而在《千家姓》中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 ⑴.该姓氏群体大多取自伊斯兰教经名首音和尾音。在回族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在《新元史·也黑迭儿传》中记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等等,这都是回族沙氏之源。
-
09-152013沙氏家族四十字辈序沙氏家族前二十字辈序 东方道德启 元宗世永昌 熙学绍诂训 基业焕隆光 沙氏家族后二十字辈序 春风如毓子 心思恒以长 登履同培崇 有书国克康
-
08-102013关于如皋沙氏存疑问题之考证有关如皋沙氏世系的资料多认为如皋沙氏一世祖为礼九公礼八公,现考之此说不确。一世祖沙礼九及兄沙礼八其名不确。沙元炳《志颐堂诗文集》第42页“如皋高氏族谱序”中有明确的说明“所谓某一某二者乃军繇尺籍之号,实非其祖宗之真名…”“其子孙追溯始迁为何人,已茫然不复记忆”。
-
09-142013沙良佐沙良佐:明代新城知县,廉慎爱民,笃于学校,未几,人足衣食,庭无讼者,百姓戴之。
-
08-102013沙良佐明代新城知县,廉慎爱民,笃于学校,未几,人足衣食,庭无讼者,百姓戴之。
-
08-102013沙玉明代涉县知县,劝民备耕抢收,涉民丰衣足食。尝于禾稼熟时,督民昼夜收获,未毕,飞蛾大至,临邑禾食尽,涉民得保全。
-
08-102013沙韵沙韵 [清]字松涛,福建诏安人。马兆麟弟子。工画。 《福建画人传》。
-
08-102013沙善余沙善余,(1879~1968),中国现代穆斯林学者,教育新闻工作者。名庆,以字行。回族。 先祖是阿拉伯人,明朝后期应聘来北京任钦天监,后裔移居南京。生于苏州,4岁时随父迁居上海。幼习伊斯兰经书,后就学于上海圣芳济及格致等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从美国基督教传教师尚贤堂李佳白学习英语,并担任李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