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氏
屈瑕
湖南、陕西
屈瑕、屈原
临海郡、丹阳郡;临海堂、丹阳堂
屈伯川
得姓始祖
屈瑕
展开
温州市屈氏字辈:良大日正邦孝的传万代。
宁波市屈氏字辈:孝嫩叟淑均宗忠,从良风海大世尚,文才广学贤朝用,荣华富贵永昌隆。
杭州市屈氏字辈:登长传世本立雪起家昌永寿先业。
台州市屈氏字辈:承志光前绪,忠贞世代传,功烈贻谋远,家声永庆延。
嘉兴市屈氏字辈:永学道吉昌,忠义正家邦。
金华市屈氏字辈:以从伯仕允道正子文廷良于日斯衍蕃硕舒翘英肇庆。
湖州市屈氏字辈:承志光前绪,忠贞世代传,功烈贻谋远,家声永庆延,多凤名良贵,善治念宜先,仁让培原厚,孝友心性坚,畅达根基固,佑启子孙贤,云礽如星众,甲第喜珠联,荣显师仪亮,记事效君迁,历纪千万祀,元运共长年。
绍兴市屈氏字辈:世祚廷洪欣仰先民作式,伦常敦洽裘资厚徳成家。
舟山市屈氏字辈:学全保明修,太柏传家长,忠有贤季子,茂盛树景光,开印炳逊远,祯源福三阳。
丽水市屈氏字辈:大树昌昭宪,遵仰英彦方。嘉祯隆光耀,群超毓显扬。
衢州市屈氏字辈:其道德文章,家承世忠厚。
展开
迁徙分布
屈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七十六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传统意义上的屈氏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之子芈瑕,受封于屈(湖北秭归),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屈”为姓。因此,屈氏是楚国的公族,屈氏起源于芈姓。屈氏得姓后十分兴旺发达,春秋战国时屈氏和景氏、昭氏为楚国最有势力的三大王室宗族,显赫一时。这一时期名载史册者达十余人,以三闾大夫屈原最为著名。公元前223年楚灭于秦,屈氏从此开始徙奔四方。一部分为避难散居今湖北、湖南等地。汉灭秦,曾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屈氏亦列其中,为屈氏入陕之始。西汉后两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迁居浙江临海,一部分迁居江苏泗洪、盱眙等地。而两汉之交的动荡不宁,使关中屈氏有进入山西、河北、山东者,其中一支迁居河南洛阳。
屈氏在中国国分布较广,到2009年1月为止,以湖南、陕西等省为多。
展开
郡望
临海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太平二年(丁丑,公元257年)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
丹阳郡: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为丹阳郡,郡以境内丹阳县而名。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新丰郡:亦称古庸国、竹山县,商朝以前为汉水流域重要部落方国,称庸国。
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堂号
临海堂:以望立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新丰堂:以望立堂。
三闾堂:战国时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楚怀王很尊重其才。后来因为被奸臣靳尚和郑贵妃说他的坏话,被贬到江南。他作了《渔父词》,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自投汨罗江而死。
汨罗堂:同三闾堂。
忠义堂:同三闾堂。
展开
四言
临危不惧;海量能容:此联为鹤项格嵌典屈氏名门望族居住地“临海”嵌字联。
怀忠作赋;削发为僧:沅湘世泽;渤海家声: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自沉湘阴北之屈潭,在汨罗江上。通沅江、湘江。
汨罗吊古;蒋国膺封:上联典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汉贾谊尝过江吊之。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屈突通,唐高祖时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河南世泽;三闾家声: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为三闾大夫。
节同和靖;詈惮女嬃: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屈复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事典。
怀忠作赋;讲道寄人:上联典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事典。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屈处静事典。
五言
海日长三丈;玄黄始一隙: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登罗浮绝顶奉同蒋、王二大夫作》诗句联。
六言
望崦嵫而勿迫;恐鳾鴂之先鸣:此联为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离骚》中联句。近代伟大文学家鲁迅曾书此集句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上联大意是让太阳神羲和停车,不使很快迫近落日之山;下联大意是要及时作为,莫待鹃啼花谢,青春空逝。
七言
岭南三子承先泽;长安二屈启后人:上联典指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屈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番禺人。他以继承屈原精神为己任。祀典通明违乱命;儒林翘楚擅芳声:上联典指战国时楚国大臣、文学家屈原的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莫敖(官名,位次于令尹)屈瑕的事典(指“以以私欲干国”之典)。
九言
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此联为湖南省汨罗县玉笋山屈子(原)祠联。屈子祠始建于汉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董必武(公元1885~1975年)撰书。
九言以上
抚巡以仁,军士皆优挟纩;会盟申义,楚子独使如师:上联典指春秋时期楚国屈巫臣的事典。巫臣,字子灵,封申公。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大夫屈完的事典。齐桓公伐楚,成王使完如师。桓公陈诸侯之师,与完乘而观之。完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者以力,楚国方城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因与诸侯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提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此联为湖南省汨罗县玉笋山屈子(原)祠联。即战国时楚国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屈平。
展开
-
01-032020宗祠通用联宗祠通用联 四言 临危不惧;海量能容。 ——此联为鹤项格嵌典屈氏名门望族居住地“临海”嵌字联。
-
01-032020屈氏起源屈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著名的清朝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记载:“黄帝传有屈竖。”史书在典籍《国学·子部·道家》中记载:“黄帝理天下,始以中方之色称号。初居有熊之国,曰有熊帝,不好战争。当神农之八代榆冈始衰,诸侯相侵
-
01-032020屈氏字辈汇总屈氏字辈 温州市屈氏字辈:良大日正邦孝的传万代。 宁波市屈氏字辈:孝嫩叟淑均宗忠,从良风海大世尚,文才广学贤朝用,荣华富贵永昌隆。 杭州市屈氏字辈:登长传世本立雪起家昌永寿先业。
-
06-232013族谱为证屈楚平自称是屈原后代自称称为屈原后代的老先生名叫屈楚平,今年85岁,是屈原的第70代子孙。屈楚平表示,其祖辈屈年永、屈年稳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南衡阳迁居成都华阳,他家中有两本族谱为证。为了纪念屈原,他已连续10年邀请成都的诗友们去家中吟诗过端午节,今年更是节日前一天举办了隆重祭祖仪式。
-
06-212013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作为象征楚民族文化的奠基作品《楚辞》,屈原的文字集中体现了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