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氏
以祖字为氏
河南、陕西、甘肃
秋胡、秋君
天水郡、陇西郡;天水堂、陇西堂、鉴湖堂
秋瑾、秋宗鼎、秋浦
源于子姓(公孙氏),起源于上古,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据《路史》记载:“少昊之后有秋氏。”少昊为帝喾之子,黄帝裔玄孙。
少昊后裔传至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仲孙湫,其裔孙叫胡,世称湫胡,在陈国当卿士,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秋姓,称为秋氏。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人口总数仅两万两千八百余人,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六位。
秋氏主流发源于今山东中西部地区,后迁播扩散到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并在天水郡(今甘肃天水)形成郡姓望族。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鉴湖堂:清末革命先烈秋瑾,号鉴湖女侠。与徐锡麟相约起义,事泄牺牲。称当代女杰。
展开
四言通用联
通经博学;
严吏慈民。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秋允事典。
七言通用联
禾苗茁壮迎丰岁;
火焰灿明兆有年。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典嵌秋姓“秋”字的析字联。
留芳百代千古颂;
现侠一时全郡惊。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头颇肯使闲中老?
祖国甘宁劫后灰?
——清·秋瑾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鉴湖女献身赴义;
采桑妇投水守贞。
——李文郑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贤典史独传才行;
采桑妇竟守真操。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十言通用联
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秋瑾祠联(节录)。
秋胡轻薄戏妻,节烈凛告;
逢庆严厉驭吏,门禁肃然。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
-
04-112020秋氏名人秋氏名人秋胡,春秋时鲁国人。他娶妻五日后就去陈国作官,五年才回来。到家之前,见到路旁有一个妇人在采桑,秋胡上前赠与金饰,妇人不顾而去。到家后,秋胡将金子奉给母亲。等他妻子到时,才发现就是采桑的那个妇人。其妻忍无可忍,数以不孝不义之罪,东走投河而死。
-
04-112020秋姓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通经博学; 严吏慈民。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秋允事典。
-
04-112020郡望堂号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
04-112020迁徙分布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人口总数仅两万两千八百余人,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六位。
-
04-112020秋氏源流秋姓,中华姓氏之一。人口总数仅两万两千八百余人,属于极为珍贵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