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綦姓
綦姓,“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声旁,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礼记·内则》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腿,系上鞋带。綦,还有苍青色的含义,《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卿乐我员”綦巾,即“苍艾色女服也。”另外,《荀子·王霸》:“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这里的“綦”,又是“极”的意思了。今人写信时还有“言之綦详”、“念子綦切”的用法,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现在,綦姓分布在山东居多。綦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来,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帝喾姓姬名俊,是轩辕黄帝的曾孙。据全国人口数据统计,綦姓人现在国内共有五万多人,由于历史原因,发生过几次大的历史迁徙,綦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和黑龙江等省份。历史名人有綦鍪等。在河南等北方地区有郡望堂号、湖南等南方地区有北海堂等。
綦氏
姬霖
山东、湖南、湖北、山西、黑龙江
綦鍪、綦崇礼、綦公直
义兴郡、河南郡;光裕堂、北海堂、郡望堂
綦书田、綦魁英、綦讯霏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姬霖 展开
字辈信息
湖北省綦氏字辈 武汉市綦氏字辈:广国隆吉玉 进有宗君福 廷明兴宏德 建作应多笃。 宜昌市綦氏字辈:鸿裕煜志玉涵柳云功岐泽树大芝瑞清远日良贞江东欣棠奕连梓登正昌汉柏和胜美两林敬成章永标灼増锡源本耀基铭滋荣旺嘉镇泰兴炤华廷海桂炽斯旦波材熙安龙达茂升秀色润李晖建忠。 襄樊市綦氏字辈:文现殿学希忠超。 荆州市綦氏字辈:广国隆吉玉进有宗军福廷明兴宏德建作应多笃明宗有克福丙成济世传天仁纯笃贯富贵运通连耿杰连清华灿耀万世禄勋显永占威浩昂崇景璞。 恩施州綦氏字辈:洪玉明永传。 黄冈市綦氏字辈:乃炳城钟汝桂焕嘉传永韶仙翟沛真佳升。 孝感市綦氏字辈:绍承衍世长法正联同德、 十堰市綦氏字辈:永怀继宗志绍承衍世长法正联同德绪乃兆延祥。 咸宁市綦氏字辈:永怀继宗志绍承衍世长法正联同德绪乃兆延祥。 黄石市綦氏字辈:文芳山斗仲恩遇太平时忠孝传家法心源肇夲支。 展开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现今綦姓分布在山东居多。在山东胶州、平度、即墨三市交汇之处,有平度沙梁村和平度万家镇大綦家村、小綦家村,全村皆姓綦,当地谚语中有“到沙梁,看旗杆”一说,盖因先前金榜题名的举子在家门立旗张扬之故。村老曰先人来自云南云云,已不可考。在山东东营市利津县,綦姓主要分布在綦家夹河村与西綦村,在崔庄、汀河等村落也有少数分布。山东高密綦家村,全村亦皆姓綦。綦姓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一带)。分布在辽宁省各地的也不少,其中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宝力村南楼为多。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义兴郡: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北宋避太宗(原名赵匡义,后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后炅)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省宜兴、溧阳,隋废。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堂号 光裕堂:山东平度县沙梁 北海堂:湖南浙江大部分地区 郡望堂:河南大部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廉平隆誉; 贡举名家。 ——佚名撰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北海人綦崇礼之祖父及父亲二世均中明经进士,为北海名家。下联典指南宋人綦鍪(Móu 音谋),以廉平恺悌得民心,及去,民立像祀之。 七言通用联 贡举起名家之誉; 廉平贻尸祝之隆。 ——佚名撰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北海人綦崇礼,字叔厚,少年时就聪明异常,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北宋重和年间进士,南宋高宗时历宫中书舍人、漳州及明州知州、翰林学士。所撰写的诏书达数百篇,言简意明;廉洁寡欲,只潜心于词章;又通晓音律。后官至绍兴知府。著有《北海集》。下联典指南宋人綦鍪,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尸祝”,为古代祭祀时任尸和祝(主持)的人。 展开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