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氏
得姓始祖:姬季孙
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
潘安、潘妃、潘美
荥阳郡、广宗郡、豫章郡、河南郡;黄门堂
潘天寿、潘石屹
得姓始祖:姬季孙
展开
山东冠县潘氏一支字辈:“...学占玉龙立,凤贵洪汝文...”
浙江台州仙居下各前潘潘氏:仁孝直友军 国朝行金时 选泽大光宗
山东临沂潘氏字辈:“玉廷国红云”
山东日照潘氏字辈:“廷远兆(昭)维(惟政)月(明)广(光星)培锡延贵希”。
山东诸城潘氏字辈:“远兆维月光继”。
山东青岛潘氏字辈:“立新维孝友”。
山东惠民、河北枣强潘氏字辈:“宗昌建德洪书增佃”。
山东聊城潘氏字辈:“尚文大福廷金臣悦子立”。
广东茂名潘氏字辈:“泰平安帮国文章达朝廷”。
广东南海潘氏字辈:“富庆海仲干嘉裕敏”。
广东海丰潘氏字辈:“锦穗礼团孝吉”。
江苏溧阳潘氏字辈:“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
江苏滨海潘氏字辈:“长如廷学……”。
江苏徐州、丹阳潘氏字辈:“建文道德绍”。
江苏宿迁潘氏字辈:“守存新良如”。
江苏江宁潘氏字辈:“国本仕文相长明益天兴家修呈启正道德秉朝廷”。
江苏灌云潘氏字辈:“永志加祥大”。
浙江乐清潘氏字辈:“宗常荣华锦,通泰教秀齐……”。
四川大竹潘氏字辈:“文程开世运,兰家正贵生。。。
安徽芜湖潘氏字辈:“传嘉维礼正,尚志学文忠”。
湖南安化潘氏字辈:“(旧派行)添万汝鸾循文志思心廷起金祖(正)承之起永长大 (新派行)忠厚传家久 存心启裔昌 经营多秀实 绩治载元黄 博学诗书富 宗儒月桂香 乾坤敦孝蔚 仲伯笃恭芳 燕翼贻谋远 周基德泽良 季孙分衍派 世代与天长”。
潘氏一支字辈:“云世朝大有良”。
潘氏一支字辈:“锡永桂灵塔铸汇材炬城金汕束烽坚银河炼杰基”。
潘氏一支字辈:“文章华国世成中和”。
潘氏一支字辈:“树然培锡汝林焕基金永”。
潘氏一支字辈:“忠孝纯和德懿恭世盛昌肃雍昭礼乐光显耀文章周道宏元化明才立大纲雄姿腾夏校媚寿养虞庠温润珪璋器清芬兰惠香乃云承祖武蕃衍久传芳”。
潘氏一支字辈:“凤建玉俊长守祖宗法,忠孝克传家”。(朝廷有忠良,国家万代安。)
潘氏一支字辈:“文永习宜昌,天黄演志长,周姬开爵土....”
山东济阳县潘氏字辈:“斯文修理志成尚儒”
展开
迁徙传播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
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
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
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
展开
郡望堂号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此外,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荣杨堂“、“承志堂”、“如在堂”、“花贤堂”、“笃庆堂”、“优肃堂”、“永言堂”、“司谏堂”、“春茂堂”、“花果堂”、“世德堂”、“荥阳堂”等。
展开
宗祠对联
四言
源自姬姓;
望出广宗。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潘姓的姓氏源流和郡望。
友文佛子;
世长天才。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栽花满县;
画墨成仙。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举秀才,官河阳令,勤于政事,在县中满栽桃李,一时成为美谈。后官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擅长诗赋,特别善于写哀诔文章,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下联典指北宋歙县人潘谷,善于造墨,很有名声,有人不拿钱求墨,他常慷慨相赠。苏轼曾写诗赠他,有句:“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栽花满县;
置田给族。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名高吴将;
位列楚卿。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将领潘韬,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下联典出春秋楚成王时太师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诗称邠老;
赋重安仁。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三中省试;
七秉文衡。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系承季孙;
望出河南。
——佚名撰潘性宗祠通用联
射穿七札;
立定五溪。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德传花县;
馨衍荥阳。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潘氏宗祠联
五言
殉节碎玉石;
舍身拼娥眉。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桃焕千门晓;
花栽一县春。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六言
四任治河总理;
三源支系一宗。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七言
祖德高深开大业;
网形雄耸育英才。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八言以上
典籍淹通,赋成华岳;
丰姿秀美,果满香车。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清·潘龄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玉儿尚且拼生,金莲绝舞;
妙圆独甘殉节,白骨扬灰。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南峙秀文峰,雾合烟云资豹变;
西流环武水,涛兼雷雨助蛟腾。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三将军,三广文,三人同胞为教谕;
九进士,九乡贤,九代相继作功臣。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
-
02-222020潘氏字辈汇总潘氏一支字辈:“云世朝大有良”。 潘氏一支字辈:“锡永桂灵塔铸汇材炬城金汕束烽坚银河炼杰基”。 潘氏一支字辈:“文章华国世成中和”。
-
12-312019潘氏名望潘氏名望 军政界 季孙:中华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季孙公,周毕公高之四子也,毕公高历相文武成康封于毕,世子袭爵,季孙公食采潘地,从而得姓,是为潘氏始祖。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
12-312019宗祠对联宗祠对联 四言 源自姬姓;望出广宗。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潘姓的姓氏源流和郡望。 友文佛子;世长天才。
-
12-312019迁徙分布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 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
-
12-312019潘氏起源潘氏起源 (一)始于芈姓 源于“芈”(mǐ )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公族“芈潘崇”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讳崇字道安,楚成王时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宫予公,使为太师,掌国事,环列之尹,楚国大治,有认楚公族后以字为氏,列公为潘姓始祖之一。
-
08-072013潘汉年潘汉年(1906-1977)。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开始负责文化统一战线工作,30年代初期负责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奉中央指示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工作以及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上层统战、国共谈判、民主党派、国民党起义投诚等统战工作。他是党在白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建国初,他成功开展了上海工商界统战工作
-
08-072013潘星谊潘星谊(1980年10月11日-2009年02月20日),原名潘娟,她最早的一部电视剧作品是饰演《金粉世家》中的三姨太;2006年凭借在电影《男孩向前冲》(饰张倩一)中的精彩表现获电视电影“百合”奖;到写此词条时她最后一次在银幕上与大家见面的形象,是在高群书导演的电影《千钧一发》中的警花胡小林。拥有感性女人完美特质的潘星谊也有野性的一面,青春的面孔和妖娆的身材让青春与性感两种特质完美的融合在一个人身上,也让她时而锋芒毕露、时而内秀婉约、时而率性奔放、时而酷劲十足。
-
08-072013潘天寿潘天寿(1897—1971),现代画家、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布局奇险,用笔劲挺洗练,境界雄奇壮阔。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
08-072013潘子忠潘子忠:广西岑溪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广西百色起义,担任中国红军第七军的基层干部,随部投入创建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任连长,随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参加湘赣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同年进入中央苏区,他历任红七军副营长、营长、红三军团某团副团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调任某师特派员。1935年夏,在四川过草地途中牺牲。
-
08-072013潘良贵潘良贵(约1086—1142),字义荣,号默成,金华城区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授秘书郎。后提举淮南东路常平。宰相蔡京父子屡欲与之结交,被其拒绝。南宋靖康元年(1126),钦宗问谁可为相,良贵言何?、唐恪等4人不可用。遂被当权者视为狂妄,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即建议高宗巡幸淮扬,选皇室贤者为山东、河北长官,以此壮国体、养兵威,以图恢复大宋江山。后历任提点荆湖南路刑狱、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等;又曾出知明州、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