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氏
牛父(宋微子后裔)
河南、河北、山西
牛兴祖、牛存节
陇西郡;陇西堂
牛群、牛根生、牛犇
得姓始祖
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周代宋国君主宋微子后代、宋国司寇牛父。
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贵族微子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长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山东岚山牛氏字辈:“守德洪桂……”
山东莒县牛氏字辈:“善学庆吉(纪)四美将”。
山东宁阳牛氏字辈:“玉振立令……”
山东莱州牛氏字辈:“青德福(绍)兴振金佳……丰昌京洪”。
山东梁山牛氏字辈:“大清正学永昌斯文恒存”。
安徽亳州牛氏字辈:“永竣金海长”。
安徽皖北牛氏字辈:“风化长有建”。
安徽嘉山牛氏字辈:“华毓承宗泽”。
河南济源牛氏字辈:“青芝龙源林萃田丰正恒怀宗慧泽栋英”。
辽宁沈阳牛氏字辈:“庆吉恒泰广”。
重庆、四川苍溪牛氏字辈:“云文光绍……”
牛氏一支字辈:“石德庆玉锡光兆琚”。
牛氏一支字辈:“羊文清品正吉祥家发”。
牛氏一支字辈:“树法宜宗孔”。
牛氏一支字辈:“尚兴文振业玉瑞兆景昌”。
牛氏一支字辈:“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牛氏一支字辈:“怀文积德成思梦芳显青山日月明”。
展开
繁衍播迁
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牛姓的40%左右,另外,安徽、山东、山西、河北、陇西等亦多此姓,这些地方的牛姓加起来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65%左右。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13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
据袁义达教授统计,截至2013年春,按照全国各姓氏总人口(包括港澳台)数字多少为序,牛姓位列第98位,如今已经再一次进入了前100名!
牛姓在春秋时发祥于今河南商丘,公元前二八六年,即战国后期,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散亡各地。此际,见诸史册之牛姓人有:秦国大儒牛缺、赵国大将牛翦,以及赵国人牛畜等,说明此际牛姓有入今河北、陕西等地者。两汉时期牛姓历史人物有:张掖太守牛商、御史大夫牛抵、护羌校尉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邯、外黄令陇西人牛述以及董卓的儿女亲家牛辅等。牛商后又到扶风任职,牛辅为董卓(董为甘肃临洮人)亲信,从其经历来看,二人也应为陕甘一带人,可见此际牛姓在陇西已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夷族入侵,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中原一带之牛姓徙居江南,但人数不多。虽陇西之牛姓与他族毗邻,但远离中原是非之地,故
展开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堂号
陇西堂:实际上和牛姓望族郡号通用,陇西是牛姓繁衍发展中心,后世牛姓人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打出这个堂号,便会相认是同宗,最初都来自“陇西”,相互交谈,倍感亲切,有事相助,尽心尽力。
太史堂:源自唐朝诗人牛凤及,撰有《唐书》。牛凤及是牛弘的曾孙,官至中书门下侍郎,撰《唐书》,一百一十卷。因一生主要功绩是修国史,故堂号叫“太史堂”。既是纪念性的专用堂号,自然有歌功颂德之意。
此外,牛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大雅堂”、“惟明堂”、“燕翼堂”等。
展开
门楣题辞
四言通用
姓启牛父;望出陇西:
全联典指牛氏的源流和郡望
庐州却贼;校尉平羌:
上联典指南朝时期的宋名将牛皋,字伯元,鲁山人,出身射士。曾聚众抗金,后归宋跟从岳飞,攻克随州,驰援庐州,击退金军。随岳飞进军中原,直抵黄河尚岸,屡立战功,官至承宣使。因反宋金议和被秦桧派人毒死。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狄道人牛邯,字儒卿,勇力俱全,以才气雄于边陲,光武帝时任护羌校尉,曾与来歙平定陇右。
五言通用
瑞日波中上;仙禽雾里低: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牛凤及《奉和受图温洛应制》诗句联。
六言通用
御史休祥预报;天官选举惟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太子少师牛僧孺,历官御史中丞。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吏部尚书牛弘的事典。牛弘,字里仁,鹑觚人。有文集。
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
此联为河南省济源市西石露头村牛氏祠堂门口两边八字墙联,内容明白如话,寄托着祖上对后辈子孙的殷切期望。
七言通用
为民自愿称孺子;相国乐于献丹心:
此联析取自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句意。
应贞女诗文应梦;奇章公邂逅奇缘: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牛肃长女牛应贞,少年聪颖,十三岁时,能诵佛经二百余卷、儒经子史数百卷,曾在梦中诵《左传》,一字不漏。往往熟睡中与人谈论,数夜不停。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牛僧儒,字思黯,安定鹑觚人,“牛李党争”牛派首领,两度任宰相,封奇章郡公,相传他曾夜里迷路,入薄太后庙,邂逅戚夫人、太真、潘妃、绿珠等,相互吟诗。天明时辞去,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座荒庙。
颍水一支分派久;涎河两岸卜居多:
此联为安徽省临泉县定庙牛氏宗祠联。牛氏自元代初年迁来,已成当地大姓,民谚说:“砖集刘,黄岭侯,赶不过涎河沿的一群牛。”
十八祖平阳世泽;五百年毫西名门:
此联为河南省偃师县牛氏家庙堂联。
十言通用
好学博文,史称大雅君子;清操正气,人号廉洁自将:
上联典指北魏时期的寮弘(后赐姓牛),在隋朝任吏部尚书,人称“大雅君子”。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宝章阁待制牛大年,字隆叟,扬州人。一生精操,所至廉洁自将。
枢府转环,奠唐瓯于中叶;铨曹秉鉴,调隋鼎之初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牛僧儒,官居相位,文宗时与李宗闵结党,权震天下,时称“牛李”。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牛弘,好学博闻,寡欲清高。隋初为秘书监,清开献书之路,修五礼,立明堂,拜吏部尚书,封奇章郡公。史称“大雅君子”。
展开
-
12-302019牛氏世系牛氏世系 牛姓是中国十大古姓之一(姒 虞 嬴 子 风 金天 偃 高阳 陶唐 牛),牛姓远祖,可一直追溯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生玄嚣,玄嚣生极,极生帝喾。帝喾即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子曰:后稷、契、尧、挚(同父异母),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则传位于其子启。禹为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其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21世纪初。
-
12-302019牛姓典故牛姓典故 牛姓,唐《元和姓纂》曰:“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战国时赵有牛翦、秦有牛缺等名人。东汉时期,牛邯担任护羌校尉,牛姓遂成陇西望族。十六国后赵石季龙“以韦杜牛辛皇甫胡梁七姓衣冠华胄,不在戌后限。”北朝时期,陇西大量牛姓因官播迁到山西、河南等地。唐宋以来,山西牛氏日渐繁衍壮大,尤其在晋东南地区广为分布。
-
12-302019姓氏名望姓氏名望 牛子厚 牛子厚(吉林牛家代表人物,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本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1866年(同治五年)出生于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是在吉林城拥有几十家商号,并在东北各主要城镇都布有“买卖”的大东家。他创建了“喜连成科班”,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12-302019牛氏字辈汇总牛氏字辈 朝阳区牛氏字辈:守德洪桂 海淀区牛氏字辈:善学庆吉(纪)四美将 通州区牛氏字辈:玉振立令
-
04-252013太谷上安牛氏的民间传说牛氏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