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氏
倪宽
江苏、湖北、上海
倪宽、倪说、倪思、倪瓒
千乘堂:因郡立堂,亦称乐安堂
倪嗣冲、倪征燠、倪萍
始祖
倪宽。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西汉大臣,水利家。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在任期间,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人民拥护。宽乃颛顼后裔。周武王时,封颛顼后裔于邾,传到夷父颜时,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一说肥)别封为附庸,居于郳,因郳为邾之附庸,所以又称小邾国。其曾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荣耀一时。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后由于避仇,去掉“邑”旁成 姓,后又加“人”旁成倪姓。因郳国始封于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后裔倪宽见诸史册,名声显赫,故后世倪姓尊倪宽为倪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山东德州齐河倪庄字辈:“勇友良善桂,士发德柴龙”。
山东德州德城区黄河涯村倪氏字辈:“文和永庆丰善(洪)德传家振宗瑞春怀桂治艳金秋书长存”。
广东揭阳倪氏字辈:“仕子维协,万端克捷,宏隆祖武,永昌建业。”另1990年,潮阳、揭阳、普宁等四县倪氏各属宗亲代表,于潮阳鹤洋村潮州开祖十五公祠召开合族宗亲联谊会。确定统一续立新辈序,并一致赞同新辈序嘉字为:“承统焕章,培英毓贤,仁经义纬,绪泽衍绵”;鹤洋倪村从“世”字,潮安生聚村从“忠”字,揭阳硕和村从“永”字,普宁凤村从“勤”字,汕头达濠和围村“参”字,陆丰甲子赤坎村从“春”字起启用新辈序。
山东成武倪氏字辈:“啸 清 钦 华 延 世 修”。
安徽阜阳倪氏字辈:“会秉(云)恩(山元)毓(裕传宗)道(振大)晋(新朝)祖泽显思绍时徵代乃昌钟英延国瑞汝祚其允扬”。
安徽桐城倪氏字辈:“天大有一渐晋恒”。
安徽淮南倪氏字辈:“天文春(启立素)永(井凤)士(世建)”。
四川江安倪氏字辈:“朝德洪玉登正中大光明文映高星斗子裔世代兴崇仁传教泽尚义振家声忠厚承先烈诗书启后生永培天作育远绍祖基荣吉定祥征应嘉元瑞兆成”。
四川内江(威远)倪氏字辈:“念昔先仁,休有烈光;宣召义问,为民之章;时序再位,保其家邦”
四川乐至、中江倪氏字辈:“继宗邦天兴祖德……”
四川宜宾倪氏字辈:“文映高星斗”。
浙江三门倪氏字辈:“洪逢昌忠君”。
浙江象山倪氏字辈:“一本士遵永思备载”。
浙江诸暨倪氏字辈:“顷瑶(琼)仪钦灏贤质让岦(理)圭畴旻宗宪圭寅德胜晓昭时景彰均孝友诗礼克缵”。
山东滕州倪氏字辈:
长支派:“保张福文来西发光延登文(广)成(永)开振(盛)长有道(德)清(凤)明世界”;
二支派:“保偎孜思子(邦)文应清尚亭(志)永(自心)彪(动士枢)恒(宗万继)兴(振树凤)梦(玉汉)克(广继肇)景(允令)宝(德)福(传)”;
三支派:“保瑜恭思邦荣可光迎柱崇继守宏道士义培明良”;
四支派:“保显伸思邦闵得士珊允(慎)继(振志)景(从可学)吉(宝自)登(善春道)士(家)玉(其)培明良”;
五支派:“保宪龙恺宠沛东丕存田(公元)光(尚)方(北)朝(文)凤(传)玉(兴)允(永景)建(宪)国(庆)家(广)”;
六支派:“保貌亭尚千显文龙佩克作逢广立士守印祥景德”;
七支派:“保选思来希发光延丕自(广)宗(德廷)纯(南文)步(学兴)若(堂长)复(士道玉)金(承庆思)伯
展开
倪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州和山亭两地,俱有叫做倪楼的地方,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 姓的最初发源地。 郳国被楚灭国后,逐渐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后繁衍昌盛,逐渐成为倪姓千乘郡望。战国时,有宋国人 说,说明此期已有倪姓人在河南落籍。两汉时,见诸史册之倪(郳)姓渐多,除 宽外多为史书散见之人物,如皇妃 女句、兵家 良、扬州刺史谚、九真太守 式、羌主 库、临淮(今属安徽)人长卿、齐国临淄人 萌等。可见此际之倪(郳)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境内,并有入安徽北部一带者。至稍后的南朝,有江阴太守倪启、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倪曙,说明在汉魏之际, 姓已改成倪姓,并说明此际因社会动荡已有倪姓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倪姓于史书鲜见。隋唐之际,倪姓在北方的分布渐广,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均有倪姓人活动的身影。唐末时,由于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始有倪姓大批迁往江南。
展开
郡望
千乘郡:春秋时期齐国有封邑名为千乘,因齐景狩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西汉时期改置为郡,治所在千乘县,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部,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一带地区。东汉时期曾一度改为乐安国。
堂号
千乘堂:因郡立堂,亦称乐安堂。
自立堂号:经锄、锄经、带经、怡德、世德、承德、合一、贞一、建本、报本、崇本、爱日、宁远、永思、集义、继善、乐善、雍睦、遗安、培德、种德、敬业等。
展开
宗祠对联
四言
源自姬姓;望出千乘:全联典出倪的起源和郡望。五言
词名播吴越;诗风传江浙: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词家倪稻孙,字米楼,仁和人。少工填词,游吴谷之门,名播吴越。性嗜金石,精篆隶。善画兰,笔疏墨淡,饶有逸情。下联典指清朝康熙时期的举人、书法家、诗人倪灿,字总音,钱塘人闇,钱塘人。才学淹雅,博学鸿词,参与修篡《明史》,所撰《艺文志序》,穷流溯源,人称杰作。书法诗格,秀绝一时,有《雁园集》。八言及以上
品学兼优,闻名遐迩;书画俱妙,落墨超逸: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进士倪元璐(公元1593~1644年),字汝玉,号鸿室,上虞人(今浙江上虞)。明天启年间进士,授编修。后擢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诗文为世所重,书画俱工。落墨超逸。风节文章,与现科进士黄石斋绝似。
劝农缓刑,政令孚于黎庶;修学训士,教化洽乎儒林: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人倪宽的事典。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右丞倪若水字子泉,蒿城人。出任汴州刺史时,政尚清静,风化大行。后拜右丞卒。
称耆宿能文,与高鹗吴麟媲美;有贤郎踵武,继荀尤薛凤成名:本联为由云龙挽近代名人倪宣三挽联。
展开
-
12-312019宗祠对联宗祠对联 四言 源自姬姓;望出千乘。 ——全联典出倪的起源和郡望。 世承鲁绪;系衍邾封:联典指倪氏出于姬姓。周武王时,封颛顼后人于邾,邾侯又封子于娄(今山东滕县)。子孙以国为姓,得郳氏。为避仇,改为儿氏,后又加“亻”旁改为倪氏。
-
12-312019倪氏名人倪宽:西汉官员,字仲文,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乐安街道倪家村)人。历仕廷尉、掾举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御史大夫。汉武帝太初九年,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精通经学和历法,且善文辞。
-
12-312019迁徙分布迁徙分布 倪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州和山亭两地,俱有叫做倪楼的地方,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 姓的最初发源地。 郳国被楚灭国后,逐渐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后繁衍昌盛,逐渐成为倪姓千乘郡望。
-
12-312019倪氏起源及得姓始祖倪(ní)姓,来源有: 源流一 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境),建立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郳氏。
-
06-242013上海倪氏家谱文献目前,上海登记在册的倪氏家谱文献及其保存地主要为: 上海南汇倪氏宗谱,(清)倪金报纂,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锄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崇明倪氏家乘,(清)倪锡爵等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07-032013倪文一倪文一,男,生卒年月不详,福安(今属福建)人,宋代官吏。咸淳年间进士,倪文一官安仁县尉,清流知县。元
-
07-032013倪文东倪文东,男,1957年生,陕西黄陵人,我国知名书法家。倪文东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为西北
-
07-022013倪萌倪萌,男,字子明,汉代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据史料记载,倪萌仁孝敦笃,遇荒年,民相食,与
-
06-262013倪用宾倪用宾,男,本姓王,字重光,出生年月不详,卒于1661,明末清初吴县(今属江苏)人,清代官吏。
-
06-252013倪一文倪一文,男,汉族,1917年生,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共党员。倪一文同志1933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