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蒙姓
蒙姓,是中国的姓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主要渊源是出自以山名、国名为氏,《帝系谱》载:来源于三皇五帝之首包羲伏羲氏子孙高阳氏后裔老童封蒙山,以国为姓;其次为他姓所改。蒙姓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山东蒙山、广西宾阳、广西平南、广西横县、重庆,河北衡水饶阳县等地,历史名人有楚国大夫蒙觳、秦朝著名将领蒙恬、秦朝著名文官,参谋蒙毅,金代右副元帅蒙毅;当代名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司令员蒙进喜等都是蒙姓的主要代表。
蒙姓
蒙双
山东、广西、广西、广西、重庆、河北
蒙觳、蒙恬、蒙毅、蒙毅
安定郡;安定堂
蒙进喜
得姓始祖
蒙双。蒙姓《帝系谱》《元和姓纂》载:包羲伏羲氏娶少典为妃,生子黄帝。许多姓氏古籍都有详尽的记载。根据《路氏疏传记》是所说,蒙姓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氏距今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秦时有将军蒙骜。而《姓氏考略》上说,高阳氏的后代被封蒙双,有蒙氏,双氏。蒙氏是先秦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于安定郡,即甘肃省固原县。蒙氏后人奉蒙双为蒙姓的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贵州丹寨蒙氏字辈:“总军正登恩时德光永兴世应权成美荣华庆万春”。 贵州黔西、大方蒙氏字辈:“德金大有光朝忠升显达兰桂绍书香”。  江西宁都蒙氏字辈:“富以彦世毓廷埙其君仲崇希景亮昭承震庚子兆胜集贤仁先启列惟有良元本必生和祥光万福来星开亦月明高太上秀才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讼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中华物宝丰全球敬仰神桃李满洲洋科学宇宙航”。 广西宾州蒙氏字辈:“正秀有云重在子文君上宪瑞广宗惠积德耀祖后延长发达源来远兴隆世遒昌”。  展开
迁徙分布
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有一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到了夏朝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蒙山至双八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于周朝,那时朝廷在蒙山(在今山东省中部)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是历史上蒙姓的一个发展。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时期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废安定县。十六国初期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东晋时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隋、唐两朝时期的安定郡即泾州。唐朝后期曾改为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国时期为甘肃省泾川县,为泾州治所。元朝时期曾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民国早期,为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谢子长烈士,在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长县,移治所到原县东部的瓦窑堡。 堂号 安定堂:以望立堂。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 昌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联 望出安定;姓启蒙山。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蒙姓的源流和郡望。 功高秦国;威震匈奴。 ——李文郑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齐国人蒙骜,入秦国,秦昭王时为上卿。后为将领,多次攻伐韩、赵、魏各国,立有大功。下联典指蒙骜的孙子蒙恬,秦代名将。秦统一六国后,曾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贵族,收复河套一带地区,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匈奴不敢进犯。传说又曾改良过毛笔。 隆基西渭;肇祀东蒙。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蒙毅事典。下联典指战国齐·蒙鳌事典。 五言联 典五官治楚;筑长城防胡。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楚觳楚大夫典五官有则,楚国大治。下联典指秦·蒙恬筑长城,胡马不敢南下。 六言联 金代赫赫元帅;秦时炳炳将军。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右副元帅蒙古纲,咸平府猛安人。下联典指秦朝名将蒙恬,其祖先为齐国人。秦统一六国之后,奉令率兵三十万大败匈奴贵族,收河南地,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匈奴不敢进攻。他是毛笔的发明者。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毫为被。这种笔,又名“苍毫”。 七言联 文作苍毫光万世;武将友师震群狄。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秦朝名将蒙恬事典。 十言联 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上卿蒙觳事典。蒙觳,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常为内谋,诸将相莫与之抗。下联典指秦朝名将蒙恬发明毛笔事典。 展开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