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蔺姓
韩康
陕西、甘肃、山东
蔺相如、蔺道人
中山郡、华阴郡;中山堂、华阴堂、完璧堂
蔺海明、蔺世龙、蔺颖锋
得姓始祖
蔺氏族人均尊奉韩康为得姓始祖。
展开
山东蒲洼蔺氏字辈:“立谱荣仕祖佳初振世芳文武国栋良博学升华章山泉泽星宇千秋运吉祥”。
山东莱芜蔺氏字辈:“孝寿福禄全文武友圣贤安邦运经纬先如英明传”。
湖北十堰蔺氏字辈:“帝秉良有进成辅必显达万代绍宗德永世耀天家先传崇正学继起应长发大道培文本魁元广国华作述纯惠题清静维烟霞”。
湖北郧阳蔺氏字辈:“焕日永太子富寿安康庆善美顺发祥忠孝诚爱信海天星月浩文武广茂进志学强远久国宗家伟兴”。
内蒙古呼伦贝尔蔺氏字辈:“德保永生长万国会玉祥”。
内蒙古五原蔺氏字辈:“喜孝忠富贵永红长春在”。
河南焦作蔺氏字辈:“朝法永宗成修德鸿志明堂传存祖训遒厚继昌兴”。
江苏铜山蔺氏字辈:“学孺廷朝先君熙德步元玉华永光超启义宏泰景新书京华汉润伦赞卓祥芬圣贤久冠世漕子承佳福”。
陕西延安蔺氏字辈:“从(崇)学(相)士怀治彦光家”。
陕西吴起蔺氏一支字辈20:学向士怀治彦(文)广(德)湛万明润泽兴富贵鸿浩有志成......
河北磁县蔺氏字辈:“国朋太万丹丰起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湖北襄阳、安徽蔺氏字辈:“士鉏学道传家仁义礼智信”。
黑龙江蔺氏一支字辈:“景树成泽广”。
重庆蔺氏一支字辈:“宗学习诗书好安邦史泽龙”。
展开
蔺氏是一个典型的单源汉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百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
蔺氏出自韩姓。春秋时候的韩国,其先祖名叫作韩阙,谥号献,历史上称为韩献子。韩献子有一个元孙叫作韩康,后到了赵国,被封到蔺地。韩康的后代有的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为蔺氏,是今天蔺氏的起源。根据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卿韩厥的玄孙名字叫康,在赵国做官,食采于蔺这个地方,就以邑命氏,称为蔺氏。康的裔孙蔺相如为赵国上卿,他的子孙在秦国做官,跟随司马错伐蜀,因而家族就迁居在成都。望族出于冯翊、中山、华阳。而根据史籍《广韵》记载,东周时晋穆公的儿子成师被封于韩,韩献子(韩厥)的玄孙康,食采于蔺地,从此世有蔺氏。因此,蔺氏是韩氏分支出来,以邑为氏的,得姓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氏家族发源于冯翊郡(陕西)、中山郡(河北)、华阳郡(四川)一带,后来以这三个地方为中心,逐步向全国各地扩迁和繁衍,现在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东、河南、云南、河北等地。
展开
郡望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一时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二是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三是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四是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华阴郡:古代原称华阴县,为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朝高祖刘邦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部,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堂号
中山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完璧堂:战国时,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当时秦国很强大,骗赵国说,愿意拿15个城市来换这块"和氏璧"。赵国觉得很为难--给璧怕秦国不给城;不给璧,又怕秦国兴兵来夺。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秦王接过和氏璧后,只交给大臣们传看,丝毫不提交城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没有意思交城,于是对秦王说:"你们只知道夸璧好,却不知道璧上还有个瑕疵呢!"秦王就把璧交给相如,要他指出瑕疵在哪里。相如接到璧后,马上抱起依着柱子说:"赵王派我来送璧前,斋戒沐浴了3天,表示对秦的尊重。大王接璧在手后,却只知道叫人传看,实在是欠郑重。现在璧在我的手中,你们如果想要,大王也需斋戒沐浴3天,然后行交接之礼。否则,我就把璧在柱上碰碎,然后撞头而死。"秦王没办法,只好让蔺相如把璧带回驿馆。相如回驿馆后,暗地派随从从小道把璧送回赵国。3天后,他秦廷办交接礼。他对秦王说:"我见大王无意将城交给我们,因此已派人将璧送回赵国了。您要杀就请杀吧!"秦王认为杀了蔺相如只会徒伤两国和气,就以礼送相如回赵国。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于蔺地;望出中山:全联典指蔺氏的源流和郡望。
屯兵著勇;完璧全忠:上联典指隋朝歙县人蔺亮,开皇年间,文帝喜欢他的骁勇,让他驻守新安镇。大业年间的战乱中,依赖他的保障,百姓得以免受干戈之苦。曾在浦口山上屯兵,当地人称为“蔺将军岩”。下联说战国时赵国大臣蔺相如,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向赵国强迫索取“和氏璧”,他由缪贤推荐,奉命带璧到秦国去,当廷力争,最终完璧归赵。后来,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与秦王相会,凭着大智大勇,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被任为上卿。对同朝大臣廉颇,则容忍谦让,使廉颇羞惭而感悟,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分符绩茂;完璧功高:上联典指隋蔺亮,隋文帝爱其骁勇,命将兵守新安镇,隋大业之乱,赖其保障,民不识干戈之苦。下联典指战国赵蔺相如奉和氏璧使秦,秦食其言,相如完璧而归赵。
六言通用联
明朝孝廉工部;隋朝骁勇将军:上联典指明朝工部主事蔺芳,字仲文,夏县人。事母孝,明永乐中知志安府有惠政,以功,先后迁工部主事、工部右侍郎。下联典指隋朝名将蔺亮,隋文帝爱其骁勇,尝屯兵于浦口山上,时人呼为蔺将军岩。
八言以上通用联
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联为典嵌蔺氏名人——战国赵国名相蔺相如“相如”二字的嵌字联。
名重斗山,倾动长卿思慕;翰居内外,侍以皇子讲论: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名相蔺相如的事典。初以完譬归赵驰名,继以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著称于海内。下联典指明朝学士蔺从善,磁州人。洪武举人。永乐中授翰林院编修,侍皇孙讲读,转赞成誉。
展开
-
12-272019蔺氏起源蔺氏起源 蔺( lìn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献公后裔韩 春秋时期,晋献公姬佹诸将自己的的小儿子姬成师封于曲沃,又号曲沃恒叔,恒叔子姬万因功被曲沃武公封于韩地(今陕西韩城),由于姬万的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称韩子,他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韩氏,建立的韩国最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康的封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
12-272019蔺氏迁徙分布迁徙分布 蔺氏是一个典型的单源汉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百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 蔺氏出自韩姓。春秋时候的韩国,其先祖名叫作韩阙,谥号献,历史上称为韩献子。韩献子有一个元孙叫作韩康,后到了赵国,被封到蔺地。韩康的后代有的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为蔺氏,是今天蔺氏的起源。
-
12-272019蔺氏字辈汇总蔺氏字辈 朝阳区蔺氏字辈:永先德志 海淀区蔺氏字辈:长俊洪玉进士伯永胜文成连 通州区蔺氏字辈:文朝明德宏玉廷启先宗学习诗书久安邦世泽隆仁义传家远礼智本道崇荣壁克绍绪华国庆大同 房山区蔺氏字辈:立谱荣仕祖佳初振世芳文武国栋良博学升华章山泉泽星宇千秋运吉祥
-
12-272019蔺氏名望蔺氏名望 蔺相如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丞相,中华名相。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曾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
09-032013“蔺相如故里”寻踪:洪洞县许村蔺姓是后裔蔺相如是我国著名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关这位古代智勇之士的传说故事有许多,但关于他的籍贯、故里,墓葬和后裔等问题,却一直存在着一些未解之谜。为了进一步澄清蔺相如的生卒境况,学者孟繁仁经过多年考证,对此终于有了一些定论。本版分上下篇刊载其文章,旨在揭开长期以来关于蔺相如究竟是我省何县人等一些谜团,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位古代杰出人物。
-
09-052013蔺宝钢蔺宝钢(1962.6—)河南人。擅长壁画、水彩画。1985年在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至今。 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雕塑学科学术带头人,《雕塑》杂志编委,《当代艺术》杂志编委,西建大城市雕塑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专业委员,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分委会委员,西安水彩画会会长,陕西省民盟工作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
09-052013蔺嘉蔺嘉的后代居在今河北省磁县和江苏省徐州一带
-
09-052013蔺仪蔺相如长子蔺仪,曾仕赵国为大夫,其后人不详。
-
09-052013蔺景蔺景退居万邑(今江西万载),其子孙一支迁至今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
-
09-052013蔺从信韩非的弟子,赵国名相蔺相如的孙子蔺从信,年青有为,忠国正义,受师父之命前往邯郸,与奸臣郭开斗智斗勇,一场正义和邪恶之间激烈的争夺便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