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姓
商汤、孔父嘉、妫孔宁、姬孔悝
河北、山西、湖南、广东
孔子、孔宁、孔张
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阕里堂、至圣堂
孔祥熙、孔令杰、孔新峰
得姓始祖:商汤、孔父嘉、妫孔宁、姬孔悝.
展开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第五十六~六十五代)字辈: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19年,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二十五字可续。
展开
先秦时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地区。秦汉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三国两晋时,迁移到浙江、江西东南地区。唐宋时播散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进入台湾地区。孔子单传七代,四十八代孙孔端友,1128年南迁。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70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66.5%。
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孔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苏、皖、鄂等地。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堂号:阕里堂、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展开
四言通用联
东山振铎;北海倾樽。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孔子,《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论语·八佾》:“上天将把孔子作为木铎(子民的导师)。”“木铎”,谓木舌铃。“振铎”,谓摇铃来警省群众,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
下联典指汉天文学家孔融,字文举,鲁国鲁县人,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又历任少府、大中大夫等。为人恃才负气,喜欢宾客,曾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没有什么忧虑。”
东山世泽;北海家声。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教化万民的孔子。
下联典指东汉孔融,曾任北海相,喜宾客,尝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五经撰疏;两部鼓吹。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孔颖达,撰有《五经正义》。
下联典指南朝齐国的孔稚珪,文辞工丽诙奇,戏以蛙鸣为两部鼓吹。
洙源萃秀;泰岳钟灵。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孔子,他的陵墓所在地孔林,在山东曲阜城北。位居泰山之南。洙水源出新泰东北。西至曲阜城东北,与泗水分流。此指孔林地灵人杰之意。
六言通用联
孔女甘同殉难;丌氏曾受追封。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孔融被曹操诛,其七岁小子亦受害。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孔子娶丌官氏,至宋追封为郓国夫人。
七言通用联
千秋绝唱桃花扇;万古奇文论语篇。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朝戏曲作家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云亭山人,山东省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原隐居于石门山中,康熙帝南巡经曲阜时,召他去讲经,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经十余年时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此后不久即罢官还乡。另有诗文集《湖海集》、《长留集》等。
下联典指孔子,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安富尊荣公府第;文章礼乐圣人家。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孔府,在山东曲阜城内,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
下联典指汉朝的孔仅、孔光、孔融,隋唐的孔颖达等历史名人 。
弱翁钓珊瑚之树;冲远列凌烟之班。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朝冀州人孔巢父,字弱翁,早年与李白、裴政等六人隐居于徂徕山,酣歌纵酒,人称“竹溪六逸”。
展开
-
12-262019孔氏名望《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孔姓历代名人194名,占总名人数的0.4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四位;孔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1%,排在并列第四十八位;孔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孔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排在并列第八十九位。
-
12-262019孔氏人口分布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
-
12-262019孔氏起源孔氏起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
12-262019宗祠对联四言通用联 东山振铎;北海倾樽。 ——佚名撰孔姓宗祠通用联
-
12-262019孔氏字辈淄博市孔氏字辈:钦 绍 念 显 扬 泰安市孔氏字辈:建 道 敦 安 定 潍坊市孔氏字辈:懋 修 肇 彝 常 日照市孔氏字辈:裕 文 焕 景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