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靳姓
靳(jìn )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靳姓原出有三:一以邑名为氏;二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三是他姓改姓。靳姓名人有:靳尚,靳歙,靳强,靳云鹏,靳尚谊,靳羽西,靳准,靳东,靳发勇等。
靳姓
靳尚
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
靳尚,靳歙,靳强
西河郡;西河堂
靳云鹏,靳尚谊,靳羽西,靳东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靳姓出自芈姓,始祖是靳尚。靳尚,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据有关资料记载,颛顼曾孙吴回任帝喾时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别为上古“祝融八姓”。其中六子季连为芈姓。季连之苗裔鬻熊为周文王师。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熊绎被周成王封于荆楚,靳尚当为其后。战国年间,适逢齐、楚响应苏秦之合纵策,欲联合拒秦,秦使张仪赴楚,以归还夺楚六百里地为诱铒,让楚怀王绝齐附秦。怀王怒囚张仪,欲杀之。靳尚接受张仪重赂,买通怀王宠妃郑袖,使张仪得释。楚王使尚随张仪出国,因与小臣使有仇,为小臣使张旄刺死。靳乃春秋楚之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靳尚为楚国公族大夫,本为芈姓,因其食邑于“靳”,其后子孙便以邑为氏,称靳氏。靳氏迁民始祖当时为汾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下,迁往异地,迁民后裔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靳氏望出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展开
字辈信息
安徽合肥肥东辈份:青.海.明.正.克.开.文.运。 安徽合肥巢湖:业,佩,琼,成,道。 安徽阜阳、亳州,西河德泽靳氏字辈:锐;汇;枫;烜;在银;鸿;杰;煦;增,钧;法;林;灵;臻铁;泽;集;喜;堂,钦;淮;树;照;坦鉴;洞;森;炎;垲。 安徽阜阳太和钜阳:廷.允.国.汉.桂.灼.培.锐。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挺,凤,汉,桂,灼,培,锐,哄。 安徽铜陵靳氏字辈:永重伦常,义而深翻。 安徽龙舒靳氏辈份为:学宗孔孟成,华国从忠孝。 安徽龙舒靳氏字辈:先祖传兆文运洪开世学林立家道永昌厚德广积。 安徽六安叶集靳氏:龙、文、明、泽、广。 展开
迁徙分布
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楚亡于秦后,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汉初,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惜传子靳亭后,因故被免去袭爵;另一位功臣靳强被封汾阳侯,其子汾阳共侯靳解、孙汾阳康侯靳胡、曾孙汾阳侯靳石因过免,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 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门阀,人口约一百零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8%左右,多以西河、辽东为郡望。 靳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汉、唐时期在西河郡形成望族。宋朝初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宋以后在全国各地逐渐分布开来。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 (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靳姓的主要堂号有: 西河堂:以望立堂,亦称安阳堂、平定堂、离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 源自战国;望出河西。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靳姓的源流和郡望。 治河彰绩;赐米旌廉。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辽阳人靳辅,字紫垣,隶属汉军镶黄旗,顺治年间由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年间任河道总督。当时,苏北地区黄、淮、运河等决口百余处,海口淤塞,运河断航。他继承前人“束水攻沙”的经验,又得到幕僚陈潢的帮助,堵塞决口,加筑堤坝,使河水仍归故道,收到较好效果;又在宿迁的清河开创中河,确保漕运畅通。因遭诬陷罢官,后再任河道总督。著有《治河方略》、《靳文襄公奏疏》。下联典指明代淇县人靳义,字原礼,由太学生做官,至监察御史。永乐初年,按察畿辅,惩办贪官,判明积案,使吏民畏服。他生活极为俭朴,每天只有青菜素食,当时皇太子曾赐给他鱼米,以旌表他的廉洁。后官湖广按察司副使。 学崇伊洛;功著攀麟。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靳裁之,通儒术,学宗二程,胡安国尝师事之。下联典指·汉靳歙,以中涓迁骑都尉,从帝定三秦,以功封信武侯。 学宗伊洛;功著车骑。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七言通用 独知二邑有惠政;众目百会多能声。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刑部主事靳居,字淑孔,长垣人。崇祯进士,曾知济源、莱阳二县,有政声。下联典指宋代州卒靳东发,字茂远,性多能,人目之为“靳百会”。尝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 东发成图百事谏;学颜理财万余言。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州卒靳东发。下联典指明代太仆射靳学颜,字子愚,济宁人。嘉靖进士,授南阳推官,后巡抚山西,应诏陈《理财》万余言,言甚切至,改吏部右侍郎。 八言及以上 束水攻沙,造福黎庶; 越权揽政,僭号天王。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治水专家靳辅,字紫垣,辽阳人。康熙间任河道总督,运用“束水攻沙”法,成功治理了黄、淮、运河。有《治河方略》等。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汉国大臣靳准,匈奴族人。曾独揽朝政,杀汉王自立为汉天王。不久,为部下所杀。 学宗程氏,渊源有自; 武伐项籍,事业争璀。 ——佚名撰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靳裁之事典。下联典指汉代骑都尉靳歙的事典。靳歙从定三秦,伐项籍有功,封信武侯。 展开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