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氏
禺阳、禺强、海春、海鲁丁、海答儿、海东阳
河南、湖南、贵州、江苏、山西、山东、四川、陕西、辽宁
海鹏、海瑞、海宁
齐郡、薛郡;齐郡堂、薛郡堂
海闻、海霞、海陆
得姓始祖
禺阳、禺强、海春、海鲁丁、海答儿、海东阳。海姓始祖,是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大臣海春,得姓的历史至少在2500年以上,是中国的众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海姓是卫灵公的大臣海春的后代,他指海为姓,望族出于薛郡。秦汉之后,族人都集中于薛郡。海氏后人奉海春为海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河南郑州海氏字辈:“同有守诚志,永怀孝敬心”。
河南南阳海氏字辈:“清、忠、宏、廷、明朝遇朋广,本国金丰翔,仁义传家宝,贺世寿万方。发福升联元,东斗三星全,文章中华献,品级永久年。”
山东临清海氏字辈:“立连玉长荣清明,福江春振洪福侯,德民安祥保家壮,礼志庆丰久年望”。
湖南隆回、贵州毕节、云南宣威、广西鹿寨、海南三亚等回族海氏字辈:“盟通崇恩泽,盛世朝希国,钟昌士应永,逢万代英杰;礼义纲常重,诗书孝友芳,行人生福禄,积善迪家祥;洪武显辉煌,宝庆焕宗堂,和德毓贤俊,勋文昭华邦。”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海氏字辈:“南龙源世永,立起思洪朝,德明兴兆录,文魁吉庆祥,至善为达道,福寿殷齐昌”。
展开
迁徙分布
海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八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七十二位门阀,人口约四万八千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4%左右。有历史记载的海氏始祖,是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大臣海春,得姓的历史至少在两千五百年以上,是我国的众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海氏是卫灵公的大夫春的后代,他指海为名,称海春,其后代即称海氏。秦、汉之后,该支海氏族人都集中于薛郡一带,因此望族出薛郡。目前在南方的闽、粤一带,有不少该支海氏分播的族人,分布极广。
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开封市、邓州市、平顶山市湛河区、周口市沈丘县、南阳市西峡县、许昌市、濮阳市、南阳市方城县、南阳市淅川县、洛阳市、信阳市固始县,湖南省的张家界市、临湘市,贵州省的毕节市、织金县,江苏省的无锡市、徐州市、苏州市,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怀仁县。山东省的临清市、菏泽市东明县,四川省的成都市,陕西省的咸阳市,辽宁省的营口市、阜新市,河北省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唐山市,云南省的昆明市通海县、宣威市、丽江市、曲靖市陆良县。
展开
郡望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薛 郡:秦王政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设置,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汉朝时期的鲁县在西汉时期曾一度改为鲁国,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及江苏省北部一带地区
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214年)置郡,广东旧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梧州府东南境皆其地,郡治番禺,即今广东省治,汉亦置郡于此,三国吴以后兼为广州治,隋郡废。珠崖郡:亦称临振郡、琼州郡,即今海南岛。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
堂号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薛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县堂。
珠崖堂:以望立堂,亦称琼州堂。
南海堂:以望立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熟鞭知愧;国法惩贪。——李文郑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人海源善,洪武年间任安化知县,勤于政事。用熟皮制作一根鞭子,遇到犯法的人,吓唬一下,使人知道惭愧而已。受到百姓的敬爱。下联典指明代广东琼山人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回族。嘉靖年间举人,由南平教谕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均徭,后任户部主事,因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而入狱,世宗死后被释放。隆庆年间官应天巡抚,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因受宰相张居正、高拱排挤,罢官闲居十六年。万历年间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极力主张严惩贪污。著作有《海瑞集》。
五言通用联
功封一等勇;道行三不为。——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大臣海兰察,乾隆时从征西域,复征台湾,封一等超勇公,卒谥武壮。下联典指唐代高僧海顺,道行以纯洁闻,有《三不为篇》。
备忘传万古;草经焕千秋。——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通用联
海瑞为民不怕死;工部擒贼岂图名。——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右都御史海瑞事典。下联典指清代工部主事海宁,累官浙江巡抚,赴温州督擒海盗,道病卒,谥勤毅。
大理卿毕生忠介;慈光寺诗思清新。——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海瑞曾官大理卿,卒谥忠介。下联典指唐·海印居四川慈光寺中,善吟咏。
每逢好友如对月;水到晴时胜看花。——佚名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海姓之“海”字的析字联。
展开
-
03-312020宗祠通用联熟鞭知愧;国法惩贪。 ——李文郑撰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人海源善,洪武年间任安化知县,勤于政事。用熟皮制作一根鞭子,遇到犯法的人,吓唬一下,使人知道惭愧而已。
-
03-312020郡望堂号郡望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
03-312020海氏名人海鹏 唐代学者,著作有《草经》一卷而为人所知。 海顺 唐朝时期的高僧,他的道行非常纯洁,著有《三不为篇》。
-
03-312020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得姓始祖 禺阳、禺强、海春、海鲁丁、海答儿、海东阳。海姓始祖,是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大臣海春,得姓的历史至少在2500年以上,是中国的众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海姓是卫灵公的大臣海春的后代,他指海为姓,望族出于薛郡。秦汉之后,族人都集中于薛郡。海氏后人奉海春为海姓的得姓始祖。
-
03-312020海氏源流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的封位,属于以神话传说封神之职为氏。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禺阳,任职海司,后来他被封为东海之神。禺阳的儿子叫禺强,后来也被封为北海之神。 在禺阳、禺强父子俩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海神封号为姓氏者,省称海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