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氏
弘演
广东、广西
弘演、弘恭、弘智
太原府、毗陵郡、丹阳郡;太原堂、毗陵堂、丹阳堂
待补
得姓始祖
弘演。据《风俗通》上认为,弘姓是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朝时出了个叫弘恭的官。又据《吕氏春秋·忠廉篇》上记载,狄人攻卫,追杀懿公于蒙泽,尽食其肉,独舍其肝。等弘演赶到时,请求代替懿公,纳肝而死。齐桓公这件事之后,很受感动,于是在楚丘重建卫国。好一个忠心为国的赤诚臣子,勇者无惧得到了的最好阐释。弘姓入唐后就比较少见了。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故弘演是弘姓的始祖。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二位门阀。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弘姓起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他为卫国懿公的臣子,颇受君主的赏识,常委以重任,其后代称为弘氏。在唐朝,曾因避讳于皇室亲子李弘而改姓为李,但弘姓并没因此而灭绝,后来过了几代之后,弘氏子孙有复为弘。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䶮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毗陵郡:在春秋时期为吴国季札的封地延陵邑,在汉朝时期改置毗陵县(今江苏常州)。晋朝时期改为毗陵郡,治所在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镇)。后来将郡与县均改名为晋陵。隋、唐时期,晋陵归为常州毗障郡。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
堂号
毗陵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纳肝堂:春秋时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国。听到消息后回国,寻找卫懿公尸体,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弘演将出使请况向那只卫懿公的肝毕恭毕敬地作了汇报,然后拿剑剖开自己的肚子,将卫懿公的肝纳入自己腹中,说:“我来做主公的躯体。”说完而死。
展开
宗开弘演;
秀毓太原。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弘姓的源流和郡望。
权臣通法;
义士纳肝。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贤吏传颂;
义士纳肝。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一如居士文名重;
二宗禅师法术精。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画入三昧传名远;
位列四公享誉高。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弘毅宽厚人称道;
演绎精深世赞扬。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剖腹纳肝,卫臣忠气不绝;
遇亿吞石,通儒文思日新。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名人弘演(见题头《一、姓氏源流》)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弘成子(见题头《三、历史名人》)事典。
大节着春秋,谁返乘轩之鹤;
奇纵炎其面,遂为命世之儒。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名人弘演事典。下联典指西汉弘恭事典。
展开
-
04-102020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宗开弘演;秀毓太原。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弘姓的源流和郡望。
-
04-102020郡望堂号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
04-102020迁徙分布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二位门阀。
-
04-102020得姓始祖弘演。据《风俗通》上认为,弘姓是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朝时出了个叫弘恭的官。
-
04-102020弘氏来源弘(hóng)姓来源有: 来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弘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
04-102020弘成子弘成子 汉代名儒,据《西京杂记》:驻成子少时,好学,尝有人过门授一文石,大如燕卵。吞之遂明悟,而更聪敏,为天下通儒。又五鹿充宗受学成子,成子一日病,乃吐此石。充宗受而吞之,又为名儒。
-
04-102020弘一弘一 原籍浙江省平湖,寄籍天津。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1880-1942)。幼年丧父,从兄受启蒙教育。
-
04-102020弘 仁弘 仁 清画家,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1610- 1664年),安徽省歙县人。明末生员,明亡后出家为僧,名弘仁,字渐江,卒后,人称“梅花古衲”。擅画山水,师法倪瓒,简约疏旷,清幽冷峻。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为“新安画派”的代表。与朱耷,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擅作黄山图,深得写生之妙,新安派黄山画派的代表人之一。
-
04-102020弘 智弘 智 字无可,号墨历,别号药地和尚。
-
04-102020弘 恭弘 恭 汉朝沛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在宦官,西汉宣帝、文帝时任中书令。他对朝廷规章制度很熟悉,并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能称其职。元帝立,与石显并得信任,委以政事,继续重用,权倾一时,公卿皆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