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姓
胡公满(妫满、陈胡公)
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湖南、湖北
胡曾、胡松年、胡雪岩
安定郡、新蔡郡、淮阳郡、洛阳郡;安定堂、新蔡堂、淮阳堂
胡志明、胡耀邦、胡锦涛、胡适
起源始祖: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展开
山东菏泽胡集镇胡氏字辈:(103世至117世)景忠金玉世,遵行孔孟道,效法唐虞德。
江西奉新胡氏字辈:“唐宋美名久著有虞盛德贻芳文章甲第继显道义真传蕃昌诚意正心本学修齐治平均良支分任在衍庆永远以绍书香”。
江西吉水西岭胡氏字辈:“吾祖肇伟基贤嗣诰广继诗书映伦理才华涣彩彰刚直弘扬远忠厚泰运升博爱劲震奋勋猷奕彪炳正仪来上国建策左良仕”。
展开
舜帝后裔妫满早年被封于胡(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称“胡公”,筑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展开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淮阳),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
新蔡郡: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故名,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国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枣阳县东南、
庐陵郡: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堂号
安定堂:以望立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
三恪堂:始祖胡氍公。
淮阳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亦称蔡州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义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定城堂:以望立堂。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
展开
四言
寿齐九老;名列四真。
赏析: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 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著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理学宗功。
赏析: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著《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废《春秋》,他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传心要典,怎么能让皇帝不得读、学士不得读呢?”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著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赏析:联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题联。胡林翼,字贻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有《胡文忠公遗集》。
虞宾衍派;沩汭流源。
赏析:全联典出“虞宾、沩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望出淮阳。
赏析:全联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孙。
经资羽翼;祠表贤良。
赏析:上联典指宋·胡宁著《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书。下联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贤良祠。
五言
淮海家声远;苏湖世泽长
赏析:此联为胡姓宗祠“安定堂”联。
地据蛟潭胜;家传麟史风。
赏析: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祠的地理位置;下联典指南宋胡安国著《春秋传》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获麟”止,所以《春秋》被称为“麟经”。
成名由吴母;有妹媲刘家。
赏析: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七言
冬去松枝仍独秀;春来梅蕊已齐开。
展开
-
12-242019胡氏起源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
12-242019宗祠对联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 藏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
-
12-242019胡氏字辈汇总浙江地区胡氏族谱目录(含字派,始迁祖信息) 始迁祖希公(福三公),明成化嘉靖年间自江西婺源清华迁入浙江嵊州崇仁镇宋家墩村,历19代,始祖守礼公,鼻祖三国关内侯质公(文德公) 本支派讳行字:开国廷元,汝振绍启,大学之道,在明德新,忠义克家,文章传世。 本支派排行字:福禄永远,子孙必昌,显达登科,奕世名扬,光前裕后,长发其祥。
-
09-192016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鹤子湾胡氏四修族谱公告纵观胡氏家族,支派林立,英才辈出,达官显贵,数不胜数。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代表时代风貌,其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载入谱册,将起到告慰先祖、激励吾辈、启迪后人的巨大作用。我鹤子湾胡氏发源于周朝,始祖称胡满公,为陈开国君主,及至洪武,澧洲八蛮作乱。鹤子湾启祖福公受命征讨,诏封昭勇将军。福有九子,随父南征,均有功勋。战毕,卸甲归田,后裔繁衍,形成澧水流域一大族系。
-
05-182016【宗祠百家】探访鞍山市罕见的家族宗祠——胡氏宗祠“潜心画栋亦雕梁,恍如隔世散古香。时光穿越几百年,多年古祠意悠扬。”时光浩渺,三百余年家族兴衰交替,物已变、人亦非,但一个家族的凝聚力却从未在历史长河中消散,反而历久弥新,散发出新的光辉——胡氏宗祠,这个目前鞍山市内罕有的家族宗祠在重新修复后与时俱进,指引着宗族子弟不断向上向前。
-
08-062013胡也频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崇轩,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祖籍江西新建。早年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后被家人送到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学习机器制造。后又去北京考大学,但未录取,在北京、烟台等地过了三四年的流浪生活,开始写小说。1924年与女作家丁玲结婚,1928年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次年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1930年加入“左联”,被选为执行委员。
-
08-062013胡宗南胡宗南(公元1896年~1962年),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原名琴斋,字寿山,浙江安吉塘浦鹤鹿溪人。出生于浙江镇海陈家铺。父亲胡际清单身先来鹤鹿溪,初做药材生意,后以丈量田亩、办理田产买卖和登记粮册的庄书为业。后生母亡故,父亲在鹤鹿溪续弦,方将他从镇海接来,时年7岁。有两弟两妹,皆为嗣母所生。胡家早年除不多的田产和一座房舍外,别无恒产。 8岁入当地私塾,自《三字经》学至“四书”、“五经”。l3岁,进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
-
07-292013胡得生
-
07-292013胡安国胡安国
-
06-272013胡诠胡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