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姓
和仲、和叔、子和(宋穆公)、卞和
河南、河北、广西、黑龙江
和守阳、和跋
代郡、汝南郡;代郡堂、汝南堂
和志光
和姓始祖
和仲、和叔、子和(宋穆公)、卞和。
展开
河南沁阳和氏字辈:“凤振红云祥国庆家兆旺”。
河南汝南和氏字辈:“国平家庆……”。
河南睢县和氏字辈:“兴堂明营……”。
河南浚县和氏字辈:“映然培振继”。
河南太康和氏字辈:“堂兴明营培”。
河北南宫和氏字辈:“……乃文,恒庆福泽昌,守正绍书香”。
河北邯郸和氏字辈:“根绪建向……”。
河南濮阳和氏字辈:“.......文武克西记国庆繁瑞祥。”
展开
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一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
和姓起源古老。传说远古时期,帝尧时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和叔。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种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的“和”为姓。因此“和姓”是以官名为姓。又有一支和姓的来源是这样的,春秋楚国人卞和发现了和氏璧,于是卞和的后人都以此为荣,于是都以“和” 为姓。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通志氏族略:羲和,尧时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晋有和徂父,汉有和武;又后魏有和素氏,改为和氏,五代有和凝。
今辽宁省的抚顺市,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武威市,山东省的泰安市、新泰市,聊城市大张家镇前下沟村、,和寨,曹县桃园和屯,和庄,朱洪庙杨堂,鄄城大和庄,贵州省仁怀市。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河南省的南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洛阳市孟津县、孟县,四川省的资阳市、射洪县,山西省的榆次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宾阳县、广东省的茂名市江苏省南京市等地。
展开
郡望
代 郡:亦称代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始置代郡。秦朝时期先为代郡,后为代县。汉朝初期为代国,后改回为代郡,治所在桑乾县(今山西宁武),东汉时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阳高)。晋朝时期移郡治到代县(今山西代县),晋永嘉后期废黜,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蔚县西南一带。北魏时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西陵郡:三国时期孙吴黄武元年(壬寅,公元222年),改东汉朝时期所置的夷陵为西陵郡,后来也称宜都郡,治所在宜昌(今湖北宜昌)。
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代郡堂:以望立堂。
西陵堂:以望立堂。
和氏堂号还有负鼎堂、律吕堂、壁玉堂、永思堂、追远堂、忠信堂、洛阳堂等。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自唐尧;望出汝南。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和姓的源流和郡望。
栋梁攸寄;律吕克谐。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西平人和峤,少有盛名,太傅庾顗见了他曾感叹:“和峤森森(高耸的样子)和千丈松,把他用在大厦上,必为栋梁之才。”武帝时,历官黄门侍郎、中书令。惠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下联典指北宋浚仪人和岘,字晦仁,精通音乐。太祖时任太常博士,曾用王朴律校准洛阳司天台影表(测日影的仪器)的石尺,制作律吕(乐律)。太宗时官主客郎中、兖州知州、太常丞。著有《奉常集》、《秘阁集》。
系承仲叔;璧重连城。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尧时和仲,为和叔之后。下联典指“和氏璧”价值连城。
磥砢多节;衣钵相传。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和峤。宋范质登进士,居十三名,与五代后梁·和凝同,时人有诗云:“登庸衣钵亦相传。”
五言通用联
岭南无珍货;汝西有栋梁。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指挥使和斌,字胜之,鄄城人。为德顺军指挥使,从狄青南征。斌老于为将,以忠信得边心。岭南珍货,一无所蓄。边吏欲邀功,谋报启衅,斌破其奸谋,故所至无事,吏民称之。下联典指晋代中书令和峤,字长舆,汝南西人。少有盛名。人称其“森森如千丈松,施之大厦,必有栋梁之用。”武帝时为黄门侍郎,迁中书令。惠帝时拜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
明号真孝廉;清封果勇侯。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举人和承芳,平定人。历唐山知县,有惠政。以父丧还籍,斩衰竹杖,徙行千里,居丧哀毁。世称为真孝廉。下联典指清代名将和隆武,满洲镶蓝旗人。因功封三等果勇侯,授吉林将军。卒谥壮毅。
六言通用联
广记三州大事;巧描二帝真容。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乾隆进士和映,下联典指元代画家和礼霍孙。
七言通用联
存斋琴谱十八卷;香奁华章百余集。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内阁侍读学士和素,字存斋。下联典指后周太子太傅和凝,字成绩,须昌人。梁时举进士,历仕晋汉,官至左仆射,太子太傅,封鲁国公。尝知贡举,所举皆一时之秀。为文章以多为富,有百余卷,尝作香奁集。
定八音,雅乐律吕;职二帝,时官秋冬。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太常博士和岘,字晦仁,凌仪人。善音乐,他以补律准较洛阳司天台影表石尺制律吕,于是八音始和畅。下联典指尧时治西、朔方之官和仲。
展开
-
03-312020宗祠用联四言通用联 源自唐尧;望出汝南。 ——佚名撰和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和姓的源流和郡望。
-
03-312020和氏字辈河南沁阳和氏字辈:“凤振红云祥国庆家兆旺”。 河南汝南和氏字辈:“国平家庆……”。 河南睢县和氏字辈:“兴堂明营……”。 河南浚县和氏字辈:“映然培振继”。
-
03-312020和氏名人和仲和叔 上古人物。传说尧有四大诸侯,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史书称为四岳。东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尧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决策,尧都要与四岳一起商量。
-
03-312020和姓始祖 迁徙分布迁徙分徙 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一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
-
03-312020和氏源流源流一 源于族名。源自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古代纳西族四大支系“禾、束、叶、梅”之首“禾”的后裔,以族名“禾”为姓氏。 源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