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亢氏
三伉大夫、微子启
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山西、陕西
亢仓子、亢青
武威郡、太原府、丹阳郡;武威堂、太原堂
名门修谱(缺)
得姓始祖
三伉大夫、微子启。
各支始祖
亢君美:由陕西韩城迁至河南灵宝,时有四子。次子亢重贤居南营,其有二子亢英、亢宁。长子亢英有子亢振政及亢振远。亢振远迁至洛宁,生二子亢乾、亢坤。亢坤迁至宜阳,是为五世。发展至十一世亢思杰,始迁至今日的嵩县汪城。各支子嗣延续至今,已发展至二十五世。是为河南亢氏始祖。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亢氏属于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列在第五百七十四位,望族出武威郡、太原郡。在山东省济宁县南部一带有个地方,古时候叫亢父,是很著名的军事要冲,其地住民与驻军人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形成了最初的亢氏。另外按典籍《风俗通》的记载,亢氏是由伉姓省去个“亻”偏旁而形成的,因为春秋时期卫国有名为伉的大夫,他的后代形成了亢氏。在史籍《姓苑》也记载:唐登科有亢潮,京兆人。又有五官正亢真轸。
展开
郡望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
丹阳郡(现居四川亢氏郡名):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
堂号
武威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展开
七言通用联
临汾孝子传名远;市隐书屋播惠长:上联典指明正德年间的孝子亢良玉,临汾人,为府学生,事父母至孝,诏旌表其门。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文人亢树滋,字铁卿,吴县人。著有《市隐书屋文集》。
良家子弟风尚好;玉洁冰清品格高: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孝子亢良玉,此联以鹤顶格镶嵌“良玉”二字的嵌字联。
十言通用联
纯孝格天,庐产莲花异品;懿文华国,衣沾杏苑春香: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孝子亢良玉事典。下联典指亢氏文人亢潮事典。
展开
-
04-032020亢氏字辈河北泊头亢氏字辈:“兰玉连殿树吉文建业程路万世春传宗延寿永觊春德才双全贵如金”。
-
04-032020各地亢氏分布山东亢氏主要分布在亢父、聊城、栖霞、即墨、青岛等地。亢父为亢氏封姓地。据推考,其它地方之亢姓多来之于此地。 其中,亢家庄发展较为旺盛。亢家庄位于青岛市北区宁夏路与山东路交界处,属丘陵地。
-
04-032020郡望堂号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
04-032020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得姓始祖 三伉大夫、微子启。 各支始祖 亢君美:由陕西韩城迁至河南灵宝,时有四子。次子亢重贤居南营,其有二子亢英、亢宁。长子亢英有子亢振政及亢振远。亢振远迁至洛宁,生二子亢乾、亢坤。亢坤迁至宜阳,是为五世。发展至十一世亢思杰,始迁至今日的嵩县汪城。各支子嗣延续至今,已发展至二十五世。是为河南亢氏始祖。
-
04-032020姓氏渊源亢姓,人丁兴旺,源远流长,枝柯遍布。虽散居神州各地,然不辞千辛,甘历万苦,创世拓业,奋发不止。既安居皆能自成一支,光宗耀祖,最终名振一方。 衣食足而尚礼义,政通人和则思祖谱。故追源亢氏而集此册,虽为弱水三千之一瓢,然其传统美德、拓业功名尽收眼底矣。 亢氏济济,业绩赫赫。能入录者,皆据实录之,以彰其贤德,而励后人进取。
-
04-032020亢 青亢 青 亢青,元末明初人,祖籍河南宜阳张深,状元,官刺史。他曾与亢恒(县尹)一道赴东北,教“土人”种植五谷,造福一方,万民感念。至今东北人还称其为“五谷圣人”。
-
04-032020亢仓子亢仓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有《亢仓子》。亢仓子不仅倡导清静无为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提出了举贤任能、施行教化、重农耕、举义兵等一系。(注:当代名人亢亮系亢仓子后裔)
-
04-032020亢树滋亢树滋 亢树滋,字铁卿,吴县人。清朝的文人,在苏州成名,有《市隐书屋文集》。 因为著书作文特别出色。
-
04-032020亢思谦亢思谦 亢思谦(1510年-1584年),字子益,号水阳,山西临汾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