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姓
古公亶父、古伯(古父)
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四川
古弼、古成之、古大存、古柏
新安郡、新平郡、河内郡;新安堂
古润金、古天乐、古巨基
古公亶父、古伯(古父)
展开
某支古氏字辈:家兴学继立,文定永先昌。
湖北洪湖古氏字辈:士德光昌远,天开景象新。
江西宁都、于都、瑞金、广昌、兴国、永丰、贵溪、进贤、乐安,福建长汀、宁化某支古氏通谱字辈:道可奕世德,瑞庆英贤芳,绍接家风盛,拔魁声自扬。
新字辈: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湖南岳阳、重庆奉节某支古氏通谱字辈:功助先泽,荣昭国华,典常式序,科第起家。
河南唐河、民权、社旗某支古氏通谱字辈:纪长向扬,昌宗昭明,亦世兴旺,远传诗礼。
湖北红安、河南新县某支古氏通谱字辈:太学复兴,尚德克承,立传忠厚,继启贤能。
广西钦州、横县、贵港、荔浦、鹿寨、宁明、防城港某支古氏通谱字辈:元孟昌基恩,芳联奕世蕃,中行宏大业,永远定乾坤。
贵州安顺、平坝某支古氏通谱字辈:轻存必云之,重道时刚士,登德天其维,启国应锦培。
安徽无为、芜湖、铜陵、祁门、青阳,江苏江浦某支古氏通谱字辈:嗣绍上德,淑绪宏名,耕种为本,孝友是存,谨敦伦纪,诚振纲常,箴铭宜奉,谟训必详。
江西遂川、广西贺州、湖南炎陵革公派古氏通谱字辈:永年思国宝,俊杰佐朝纲,忠厚宜家远,诗书继世长,怀仁存善德,崇本定芬芳,勤绍先谟训,兴隆富贵昌。
展开
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了古氏。北魏时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为古的。
古氏在台湾的居住地区,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镇、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古氏迁台,发生于清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
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上杭县志·氏族志》载:“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为氏。”新安为古姓远祖居地,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上杭古姓,人口不多。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云:“县东安乡有古姓十数户”。这些“安乡”古氏住的村子——马祖滩,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20来户村民,务农为业。他们由于历史变迁,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其他无谱可依。
展开
郡望:新安郡、新平郡、河内郡。
堂号
新安堂:源自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
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国宝堂”等。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自亶父;望出新安。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
乡贤世泽;国宝家声。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君称国宝;人举笔公。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南岭首第;北魏元勋。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新安堂”堂联(广东地区用)。
名扬东汉;勇冠鲁齐。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古初,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下联典指春秋古冶子,从齐景公渡河。有鼋衔左骖没于水,古冶子右手持鼋头,左手持左骖而出,水为之倒流三百步,人视之为河伯。
五言通用联
亶父家声远;笔公世胄长。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六言通用联
押衙真侠义士;笔公为社稷臣。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富平人古押衙,建中年间的侠客。尚书郑震有个女儿叫无双,才高貌美,许配给了郑震的外甥王仙客。后来郑震因罪被处死,无双被收入宫中为奴,打扫园林。一天,王仙客在褥子下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富平县的古甲衙是人间的有心人,你是否去求他帮忙?”王仙客便去拜访了他,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救出了无双。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代郡人古弼,善于骑射,官至吏部尚书,因功封灵寿侯,虽事务繁杂,而读书不辍。他的头尖,太武帝便叫他“笔头”,人们则称他“笔公”。他多次进言直谏,太武帝说:“笔公可以称为社稷之臣。”
七言通用联
学富精撰长生诀;志坚拒交禅受图。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学者古铣,著有《长生保要》。下联典指明代永王时郎中古其品的事典。孙可望谋禅代,遣人求其品画“尧舜禅受图”。拒不从,受害。
新发于硎千年利;安然无恙万家兴。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古姓望族居新安“新安”二字的嵌字联。
座绕慈云叨佛力;家留旧泽念宗功。
——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1)
据村史考证,那洲村古姓始祖古瑜保,是明朝景泰年间,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
八言通用联
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小恶无为,涓流成池。
——唐·古之奇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名宦古之奇《县令箴》辞句联。古之奇,以作《县令箴》出名。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将拱。
展开
-
12-232019古氏字辈某支古氏字辈:家兴学继立,文定永先昌。 湖北洪湖古氏字辈:士德光昌远,天开景象新。
-
07-192013赣南客家古氏源流概述现存乾隆四十四年(1779)古奇洋主修的《宁都新安古氏三修房谱》(笔者收藏)记载,客家古氏最早入籍赣南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时有世居河东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金殿镇)的古念五府君(又称古云应),官任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勤政爱民,六十岁时,谢爵归隐
-
07-102013古氏谱序从目前遗留下来的五华县《古氏族谱》序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古氏第一次修谱时间是在宋仁宗皇祐至嘉祐七年间(公元1049~1062年),
-
07-082013古道耕与苏轼的交情古道耕,北宋进士,陕西新平人(今陕西彬县),侨居湖北省黄州府定惠院南坡。善种竹,有修竹十多亩,经常垂钓于长江边上。苏轼,字子瞻,宋嘉祐二年进士,四川省眉山县人。宋英宗时任职直史馆。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行新法。
-
07-192013古兴古兴,1925年3月生,广东东莞人。1941年随哥哥参加革命,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东莞县委任交通员,后调任东江纵队武工队
-
07-192013古元古元(1919--1996),字帝源,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广东人,擅水粉、水彩、版画。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
-
07-192013古道古道 , 又名锦榕 , 一九一九年六月出生在广东东莞县万江古屋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从学生时代起 , 他就积极上进 , 追求真理。一九三七年 , 东莞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当时 , 古道正在东莞中学高中二年级读书 , 经常到县工委书记谢阳光和赵学办的 " 阳光书店 ", 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 , 探求抗日救亡的道路和真理
-
07-182013古建龙古建龙: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行政院国家安全局”科研室主任。
-
07-182013古振英十六岁开始发表漫画,十七岁在《益世报》、《世界日报》、《大公报》上发表杂文。 十八岁参加革命,长期于部队从事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工作,曾任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