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谷姓
谷姓,谷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28位,在2007年和2010年中国姓氏排行第144位,人口较少,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08%。谷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谷姓约占中国汉族谷姓人口的66%。
谷姓
伯益
江苏、河北、山东、河南
谷永,谷利,谷子敬
上谷郡
谷德昭,谷峰,谷超豪,谷建芬
得姓始祖
伯益。一作伯翳、大费。颛顼玄孙,父亲为皋陶,系夏朝东夷族首领。长于畜牧、狩猎。舜时被任为虞(掌管山泽之官)。后又助禹治水,立下大功,因功赐姓嬴。后被选为禹的继位人。禹死后,在夺权斗争中,被启攻杀。西 周时,其裔孙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东北),因非子最先住的地方叫秦谷,所以他的子孙中,有一支就以地为氏,称谷姓。并尊伯益为其得姓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济南市谷氏字辈:成氏大永昌,天开肇尚德,洪梦显名扬,文章多古秀,诗书定家邦  青岛市谷氏字辈:全永天仕   临沂市谷氏字辈:日月安恒忠义孔祥诚进良光卜吉允臧贻谋烈伟裕昆名扬圣作贤述言表行坊克绳先志绵接书香家声宏大可嘉联长曾孙有道序其皇   济宁市谷氏字辈:同世继志绪统开国成家   菏泽市谷氏字辈:乾庆春成家多后   烟台市谷氏字辈:常守传甲训年来占际祥   淄博市谷氏字辈:传家有道体国可师庆彤光华敦厚肇利   泰安市谷氏字辈:玉凤永祥(有廷)绍(荣)士(续)一万   潍坊市谷氏字辈:路德加先远修文达大中   日照市谷氏字辈:学绍世守孝友瑞方钟贤贵宝永寿荣光 展开
迁徙分布
谷姓发祥于今陕甘一带,其得姓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基本繁衍于关中之地。秦统一天下后不久亡于汉,汉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陕地之谷姓因仕宦、游学、谋生等原因进入该地者甚多。两汉之际,谷姓还播迁到了其它地方,除北方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外,连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南和江、浙一带,也从汉末开始,有了谷姓人家。 西汉时,谷吉、谷永父子为长安人,谷春为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一带)人,王莽时期有在天水任掌野大夫的长安人谷恭,光武帝时有寇恂外甥、上谷(治今河北省怀来)人谷崇,汉灵帝时,湖南耒阳出过一位大孝子谷朗,后曾官至九真太守。魏晋南北朝时期,谷姓播迁之地主要以北方为主,尤其在今河北怀来一带,由于比邻山区,战火难至,当地谷姓发展兴旺,后逐渐昌盛为谷姓上谷郡望,并以此为主源向北方各地播迁。唐太宗时,东夷族人谷那律改为单姓谷,并定居于今河南南乐,孙谷倚相,曾孙谷崇义,玄孙谷从政俱为名宦,由于此支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大地壮大了谷姓家族。后此支谷姓因居地比邻河北、山东之故,逐渐播迁于上述诸省。如今,谷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多此姓。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郡上谷。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西北部,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堂号 恩威堂:汉朝谷郎官大中大夫。交南这个地方发生叛乱,谷郎于是率军征讨,恩威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于是谷郎被拜为九真太守(在今天的安南河内一带)。此外,谷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经库堂”、“上谷堂”、“筑益堂”等。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 源自春秋;望出上谷。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侯门上客;经库名贤。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长安人谷永,字子云,博学经书,长于笔札。建昭年间为太常丞,屡次上疏议论朝政得失。成帝时,他与楼护(字君卿)都是五侯(成帝的五个舅父,俱封侯)的上客,当时人称:“谷子运送笔札,楼君卿唇舌。”任光禄大夫时,前后上书四十多件事,都是指责皇帝及后宫的过失,官至大司农。下联典指唐代昌乐人谷那律,常识渊博,精通诸经,书法家褚遂良称他为“九经库”。贞观年间官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汉廷直谅;唐代明经。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谷永,博学经书,工笔札,建昭中为太常丞,数番上疏朝廷得失。下联典指唐·谷那律事典(参见上一联下联联释)。  六言 名高列于三杰;学富号称九经。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太原主簿谷倚,魏郡人。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下联典指唐代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谷那律,昌乐人。淹通群书,尤诸经学,是当时学业问渊深的学者和经学家,有“九经书库”之誉。  七言 祖孙个个皆名宦;兄弟双双俱画家。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指唐代谏议大夫谷那律及其孙秘书正字谷倚、曾孙幽州大将谷崇义、玄孙清江郡王谷从政等,世为名宦。下联典指清代画家谷士桓,钮枢的弟子,画士女能传其业,吴县人。其弟谷士芳,画士女与兄齐名。  八言以上 德播登封,芳名千古; 功封广武,勇略一时。 ——佚名撰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良吏谷庸的事典。下联典指北朝名将谷褒的事典。 展开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