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苟姓
以邑名为氏
四川、陕西、甘肃、湖北
苟变、苟晞、苟日新
河内、河南、西河、山西、建宁;河内堂
苟芸慧、苟利军、苟仲文
以邑名为氏
展开
传继在兴,钟于元良,孝为人本,成以义方,经书之理,其道大光,才全学美,遇时名章,先世有德,宗定永昌,承攀登金,文永廷玉,春秀光宗,腾芳万世。
展开
迁徙分布
据《广韵·厚韵》里载:苟姓,出河内(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西河(三国曹魏时期置郡,在今山西省汾阳地区)三望。
展开
郡望
据《中国姓氏大词典》里载:“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山西、建宁五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自治区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河南省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
山西郡: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建宁郡:中国古代地名,又称益州郡,范围在今天的云南省。这里以前是“南蛮”古王国滇国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三国时期,蜀汉建兴三年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内)。
堂号
“西河堂”、“山西堂”、“祝华堂” 、“河南堂” 、“河内堂” 、“余庆堂” 、“建宁堂”等。
展开
四言通用
干城之将;
良吏之文。
——李文郑撰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伋)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
下联典指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七言通用
干城之将不可弃;
楯鼻其上得为文。
——佚名撰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苟变,为吏时尝食人二鸡蛋,卫君弃之不用,子思进谏:“不可以二卵弃干城将。”
下联典指北魏·苟济尝云:“当于鼻上磨墨作檄。”
展开
-
04-052020宗祠对联四言通用 干城之将; 良吏之文。 ——李文郑撰苟姓宗祠通用联
-
03-302020改姓史据墓志记载 因为读音难听,全国各地许多“苟”姓后人,向公安机关提出改姓申请。无独有偶,这样的改姓行为,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的一方墓志,就记录了这一过程。
-
03-302020郡望堂号郡望 据《中国姓氏大词典》里载:“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山西、建宁五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废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
03-302020姓氏名人苟变 苟变,战国时成武(今山东省)人,卫国名将。著名思想家孔伋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卫国君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他在做地方官时,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我不能用他。”孔伋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说:“英明的君主选用人才,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根可以合抱的优质木材,有了几尺朽腐之处,高明的木匠不会因此扔掉不用的。当前是战争年代,正是需要很多军事人才的时候,您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了
-
03-302020苟氏起源西汉元帝时(前48年―前33)史游所著《急就篇》以63字为一章。第一章列举了132个姓,单姓加两字、复姓加一字成三字句,其中便有苟姓的记载:“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苟贞夫,苗涉臧。田细儿,谢内黄......”表明在秦汉时期苟姓已为当时常用姓氏。《急就篇》比写于北宋初年的《百家姓》早1000年,而汉时期的疆域比北宋时期的疆域大俩倍,其涵盖的姓氏更广,这就是在《百家姓》里没有苟姓的
-
07-242013苟登科苟登科(758-828),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
07-232013苟 况苟 况:赵国人,战国时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苟子子》一书。苟子反对天命鬼神之说,肯定“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他在人性论上仍是先验的,主张“性恶”论,但是他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
07-232013苟悦苟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史学家、政论家。苟悦是苟况的第13世孙。他幼而多才,“年十二,能说《春秋》”。苟悦“家贫无书,每之人间,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苟悦性情较为沉静,博览群书,特别喜欢著述。汉灵帝在位时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社会矛盾较为激烈,苟悦曾托疾隐居乡里数十年。“时人莫之识,唯从弟苟或特称敬焉。”
-
07-232013苟晓龙苟晓龙,男,陕西宝鸡人,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7级本科生。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在2010年2月6日,总理在中南海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群众意见座谈会,苟晓龙作为唯一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中两条被新闻联播在报道此次座谈会时引用。
-
07-232013苟林苟林(?-?),后秦前将军、南蛮校尉。 公元410年秋,应谯纵的请求,后秦国主姚兴派苟林率骑兵南下,与谯纵所部会师,以讨伐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