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氏
福子丹
辽宁、山西
福子丹、福信
百济郡、辽东郡、平陵郡;百济堂、辽东堂、平陵堂
待补
得姓始祖
福子丹。福姓源流有多种说法,一说为出自春秋时福子丹之后,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认为福姓的始祖是春秋时期齐大夫福子丹。另一说是他姓改成的。其中《唐书·突厥传》一书认为,福氏是唐代百济八姓之一。后来百济国遭灭国后,子孙疏散各地后,其中有一支姓福富顺氏的,跑到了中原地区落户,依照汉人的习惯,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福氏,从而成为我国福氏的一支组成分子。而福氏的另一支来自明代的张福时。嘉靖年间,世宗皇曾御口亲赞他“清不过福时,勇不过马芳”。所以张福时就改以福为姓,以显皇恩荣誉。福姓又添加了新的血液。福氏后人多奉福子丹为福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待补
展开
人口分布
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百六十四位,望出百济郡。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姓氏考略》载,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有个贵族叫福子丹,他的后代形成了福姓的一支。到了唐唐代,又有一支福姓形成。据《唐书·突厥传》载,那是唐代时朝鲜半岛上有一个百济国,他们与新罗国有纠纷,新罗国就请唐朝帮忙,把百济国并了。而百济国的王族后代有一支来到中原定居,并起了个适应中原文化的福姓。又到了明朝时,福姓出现了第三支。明朝有个大臣叫张福时,文武双全,朝廷委托他运粮,他丝毫不贪污,皇帝夸奖他:“清不过福时。”因为皇帝亲切地叫他福时,他的子孙引以为荣就改姓了福。福姓望居百济郡(管辖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朝鲜半岛)。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福姓的望郡在百济郡(今属韩国)、辽东郡(今辽宁辽阳)、平陵郡(今山西吕梁)。
堂号
百济堂:以望立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平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武兴堂、文水堂。
展开
四言
姓启齐国;源于春秋:全联典指福姓得姓源流。
元廷忠臣;明朝教官:上联说元朝时期的唐兀人福寿,由长宁寺少卿累官同知枢密院事,至正年间迁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明兵围攻集庆,福寿数次督兵出战,城破百官都逃命去了,有人也劝他逃走。他说:“我为国家重臣,城存则生,城破则死。”城破被害。下联说朝时期的徐闻人福生,明正统年间任雩都县学训导。
五言
福自祸中得;寿随德厚增:此联为镶嵌福姓之哲理联。
七言
福至心灵功效好;时来运转事业兴:此联为镶嵌明朝时期的大臣张福时“福时”二字嵌字联。福时,明顺天府东安人,本姓张,名福时。善骑射,谙韬略。明嘉靖中历官漕运参将,晋挂印总兵,总漕务。明世宗以“清不过福时、勇不过马芳”称之。后被言官论去。因世宗赐之手敕,皆名而不氏,故改姓福氏,其后代相传姓福。
东安参将总漕务;嵩岳高僧封国公:上联典指朝嘉靖时期的漕运参将福时:顺天府东安人,本姓张,善骑射,谙韬略,挂印总兵,总漕务。明世宗以“清不过福时、勇不过马芳”称之。下联典指元朝初期的嵩山少林寺高僧福裕,主持少林时,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金碧辉煌,僧徒云集演武礼佛,“众常两千”。福裕圆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为“晋国公”,他是少林寺历史上唯一被封为“国公”的汉族僧人。
八言
元朝忠肃文风遗范;明代教官德政传声: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名臣福寿,官至同知枢密院事、江南台御史大夫,对朝廷非常忠诚。他文武双全,打仗时奋勇当先,死后皇帝追封为“忠肃”。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徐闻人福生。明正统年间任雩都县学训导。
派衍春秋,源承齐国;望居百济,宗启子丹:全联典指福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康安将军,功载史册;龙翰学士,名扬神州: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福康安,曾官盛京将军。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康熙年间进士福敏。
展开
-
04-102020福氏名望福裕 元初嵩山少林寺高僧,是元代中兴少林寺最有名的方丈。福裕圆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为“晋国公”,他是少林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国公的僧人。
-
04-102020宗祠通用联姓启齐国;源于春秋。 ——全联典指福姓得姓源流。
-
04-102020人口分布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百六十四位,望出百济郡。
-
04-102020得姓始祖福子丹。福姓源流有多种说法,一说为出自春秋时福子丹之后,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认为福姓的始祖是春秋时期齐大夫福子丹。
-
04-102020福氏起源主要源流 源于姜姓 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福子丹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